古城南溪,豆腐干作坊厂家密布,有“家家石磨声、满城豆干香”之称。长江之畔的南溪是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镇,温润气候、浅丘地区、微酸土壤使得当地所产黄豆品质优良,制作出来的豆腐干营养丰富、细腻爽口、绵扎鲜香。 据传,公元前135年,僰道人发现用黄豆磨浆煮开后,点入少量“胆水”,能凝固成汤豆花,口感微甜,这成了僰人下饭佐酒的美味。但是,汤豆花毕竟不宜久放和携带,后来就有人将豆花包扎滤水压干整理成豆腐墩,再切成块状放入油锅煎炒,或加入佐料予以水煮。再后来,人们把豆腐压榨得很干,放在灶上用木炭火慢慢烘烤,之后放入加有香料的卤水中进行卤制,使其充分吸收香料味道,再次烘烤,反复卤烤,最终制成绵软鲜香的豆腐干,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时到晚清,在南溪豆腐干界,有一个名叫郭显清的人继承古法,研制出了以几十种中药材为底配制的香料,加以食盐、冰糖等配成卤水,这大大提升了豆腐干的品味,做成了闻名巴蜀的“南溪豆腐干”,因此被公推为南溪豆腐干品牌“鼻祖”。 到现代,南溪豆腐干的制作工艺是选好优质黄豆后,进行磨浆、烧煮、过滤,点成豆花,再把豆花压榨后包扎成白豆干,而后,将其放入卤水吸收美味,最后再适度烘烤。生产工具并不复杂,仅有石磨、卤锅、烘灶等。 时至今日,徽记、庶人坊、大良心、孝善坊……走进南溪,随处可见这些叫得响名号的豆制品生产企业,近几年来,南溪豆制品产业飞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底,南溪豆腐干还是以家庭小作坊生产为主,产量长期徘徊在100余吨,年产值不到5000万元。然而2014年,南溪豆腐干产值已经突破17.6亿元。 本报记者 吴亚飞 整理 原标题:小小豆腐干年产值十多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