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喧嚣散去,盘点自贡商家表现,乍一看数据光鲜,仔细比较则隐忧浮现。 据市商务局“十一”黄金周期间对我市超市、百货、家电、餐饮等10户重点流通企业的日报监测信息显示,共接待游客和消费者26.83万人次,实现销售总额达4173.1万元。去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市商务局所监测的7户重点流通企业共接待消费者18.19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6560.34万元。在不完全统计之下,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近2400万元。 传统商业式微并非一朝一夕。2014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7.65亿元,增长12.5%,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且呈全年逐步下滑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62亿元,累计增长12.0%, 增速同比再次下降1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风起云涌。最近几年,每年“双十一”,天猫的成交量屡创新高,日交易额从2009年的0.5亿元到2015年的571亿元,电商就像阿拉丁神灯里出来的巨人,瞬间长大。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除淘宝、天猫、京东商城外,各类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层出不穷,折扣更是让人心动不已。应该说,电商的兴起,让消费者所得到的信息更加透明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商场按吊牌价出售,也不再是漫天要价的街头议价模式,而是指头一点,同一商品的价格一目了然。电商低价的原因还在于省去了实体店高昂的店租、促销员提成、人工工资等费用。 除了电商“围剿”,还有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商圈竞争日趋同质化,高端消费后劲回落,经营成本持续走高——多种因素叠加之下,自贡传统商业特别是百货零售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商品销售额增幅逐年收窄,一些商场甚至有沦为“试衣间”的风险。就像被困垓下的项羽,从原来的顺风顺水,转眼间陷入四面楚歌。 也许市民们还记得10多年前东方广场兴起的过程,为了培育新建商业步行街的人气、商气,前期所采用的店铺免金政策效果明显。10多年来,这里人气渐旺,随之上涨的是店铺租金和转让费。为赚足店租,商家不得不提高售价,当消费者从网上查询到价格差异后自然会选择网购,最后商家入不敷出只能黯然离场。这就是为什么东方广场越来越多的服装旗舰店关门大吉,由利润更高的珠宝店等业态所取代的原因。 观察一个城市的人流、车流可以大致了解这里的经济活跃程度,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成都重庆等区域中心城市相比,自贡显得如此宁静。交通的发达,更便于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到大城市去释放购物欲望。实力消费人群的游离、流动人口的缺乏,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再加上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不足,对本土传统商业所带来的影响如此深远。 传统商业如何突围? 一些业内人士提醒传统商业要“保持定力”。是社会进步导致变革,还是变革促进社会进步?记者不得而知,但记者知道变革的动力来自对利益的追求或者生存的压力。电商是一条“鲶鱼”,让传统商业不得消停,唯有“以变应变”才能觅得生机;线上与线下之分不是先进和落后之别,在电商面前,传统商业失去的是买卖这一环节,但在休闲、文化、旅游、娱乐、社交等消费领域中,却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换句话说,在电商的冲击之下,传统商业应冷静思考需要舍弃什么、坚持什么。 记者 赵凯 原标题:“十一”黄金周为自贡传统商业敲响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