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价高过房价 买还是租

来源:新闻网 作者:lzp 发表时间:2012-10-31 15:44
        绝大多数人对车位价格过高的现状表示了担忧和不满。“就一般家庭而言,车子价格10万—25万居多,而车位价格却比车价高,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某小区的业主王先生称,考虑到车位成本居高不下,他先后多次放弃了购买车位的想法,转而选择租用车位。“我们小区每个月的租金500元左右,一年下来,才6000元,20年才12万元。相比购买车位,租用车位显然要划算得多。更何况,我能在这里住20年吗?几率很小。”停车难,难于上青天。或许,你会觉得有点夸张,却是不争的事实。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个别小区标准二手车位的售价已经高达35万元,远远超出主体住宅的单价。   主、配价格倒挂如此之大,究竟是价值使然还是泡沫所致?当车位价格已经远远高过车辆价格时,我们还有必要不惜血本去购买车位吗?面对天价车位,我们应该如何理性选择?我们凭什么非得为4年翻了两番的价格埋单?   一个案例   4年翻三倍车位单价比房价高   在很多人看来,小区车位只是住宅的配套,甚至压根没想到车位的价格有一天会高过房价。时至今日,车位均价已达当初开发商开售价的3倍。”美联地产龙湾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区车位价格高企,仅仅经历了4年左右的攀升时间。当时开发商出售时,标准车位11万左右,稍大的子母车位16万上下。2010年,标准车位20万—25万,子母车位也才30多万元。“2010年3月,当时我手上成交了一个子母车位,29万元,这个价格低于同类车位好几万元。”他说,目前该小区的标准车位已突破30万元大关,有的业主甚至开出35万元/个的报价。如果按照标准车位16平米的使用面积来算,车位已突破2万元/平米。而该小区普通电梯住宅的均价才12000元/平米。   部分行业人士认为,国家对于车位面积有着严格的标准,对室内停车位的法定尺寸标准是35平米,但由于不同小区对行车路、坡道、柱子等公共部分的不同设置,车位的最终净使用面积通常有着大小不等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剔除公共部分的标准车位的面积12—16平米。而在计算车位价格时,基数是35平米,不是实际使用面积。这样一来,车位的单位价格通常就会较住宅单价低得多。         市场调查   弃买转租10万元车位受欢迎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车位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业主,也容易发生纠纷。比如一些高端住宅区,在当初修建时由于各方面原因,小区车位配比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火爆,好多的高端小区家庭,大部分拥有两辆以上的汽车,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车位,更加难以满足业主停车需要,而小区的露天停车场和小区外街道两边,现在都成了业主私家车的车位。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绝大多数人对车位价格过高的现状表示了担忧和不满。“就一般家庭而言,车子价格10万—25万居多,而车位价格却比车价高,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某住宅小区业主王先生称,考虑到车位成本居高不下,他先后多次放弃了购买车位的想法,转而选择租用车位。“我们小区每个月的租金500元左右,一年下来,才6000元,20年才12万元。相比购买车位,租用车位显然要划算得多。更何况,我能在这里住20年吗?几率很小。”   在采访中,和王先生持相同观点的业主并不在少数,普遍认为车位在10万元左右能够接受。但对于配比较低的小区来说,即便是租用,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难题。“我通过物管和中介,花了大半个月都没能在小区租到车位,后来我开始将目光转向临近小区的车位,刚开始觉得不太方便,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另一位业主苗小姐说,没有车位的业主不得不舍近求远。   作为小区配套,车位价格“喧宾夺主”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这样的价格体系是虚高还是物有所值?租买之间,究竟哪个更划算?车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原因解析   多种诱因导致车位价格攀升   1、刚性需求 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   从市场角度来说,这样的供需关系无疑对车位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年7月,家住某半岛的赖小姐又在城北购置了新房,搬家后,打算把空着的车位租出去,她在业主群里随便发了个出租信息,不到半小时就收到5个求租电话,原本打算租400元/月,后来直接提到600元/月,双方在当天下午就签订了租用合同。“我真的没想到现在的车位居然这么俏,细细想来,可能是由于现在车辆越来越多,导致车位需求旺盛,加之小区车位本来就不多。”赖小姐说。   2、配比不足 小区车辆有“家”难回   作为中介行业的资深人士,杨洁对于车位价格高企有着自己的理解。“归根结底,还是配比问题。形成这样的局面,其实是有着深层的历史原因。”2004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的《成都市中心城公共停车场规划》就通过专家评审,对停车位的建设做出了硬性规定,要求此后新建住宅小区要高标准地执行一户一个泊位,避免将停车难的矛盾推向社会。但后来,这几乎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得到实施。
编辑:admin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