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之变:从“蜗居”到“广厦”

来源:新闻网 作者:lzp 发表时间:2012-11-08 08:47
    从2002年到2012年,是我们每个人的10年,是我们居住时代的飞跃10年,也是中国楼市的黄金10年。10年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波澜壮阔。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时代、从电梯高层崛起到城市豪宅涌现、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十多平方米的斗室,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房子,已成为十年来人们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最好见证。   房子,不再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壳子   房子,更让人能得到美好的居住体验     形态之变 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时代   在那个“人居环境”概念还没有被引入的年代,住房一直作为国家或单位提供给职工的福利之一。国民居住质量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02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22.8平方米,约28.5%的城镇居民家庭缺房或无房,住房问题是当时最为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之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按照建设部制定的城镇居民住房标准,人均30平方米就算实现了“住房全面小康”第一阶段的要求,这是2010年的“奋斗目标”。   2012年8月5日,由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6.0平方米,并且城镇居民住房水平还在以每年增长1平方米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女士曾评价说,“中国的飞速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包括人居条件的改善。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自有率已超过80%。中国的住宅建设速度是近几年来全球最快的。”   得益于快速推进的房地产市场,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2年的22.8平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36.0平方米。住房商品化不仅激发了住房供应能力的增加,大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对国民生活影响深远。     居住之变 从“有其屋”到“优其屋”   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时代,中国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对人居品质的影响也是相当广泛的。   在住房短缺的年代,很多家庭不得不一家几口挤在狭小的房子里。那时,人们的住房梦想不仅是“有其屋”,更是“优其屋”。   据政府制定的居民住房的小康标准:力争到2020年,中国居民住房要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施齐全”。   人居生活品质的蜕变,更能直接明了地展示从2002年至今,房地产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这十年期间,国民改善住房条件已成为生活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住房格局逐渐从单一转为多功能:大空间的客厅用来招待朋友、客人,吃饭有了中西式多种餐厅,卫生间的设施设备更加人性化,社区景观布局更合理,停车场规划安全性高,休闲场所有专门的空间设置……   如今,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在追求宽敞大气的空间同时,还在追求着居住环境的各种配套设施,要住得舒服,还要住得开心。     功能之变 从电梯高层到定制别墅   电梯高层、大平层、花园洋房、城市豪宅、定制别墅……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们的居住观也随之不断衍变升级,这些房地产行业衍生出来的产品形态,不仅让人们耳目一新,也让购房者有了更多的置业选择。   一座座城市向现代文明迈进过程中,房地产企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品牌房企更如一根根承重支柱,以不同的姿态托起这座城市朝向更宜居、更稳健、更和谐的方向前行。   万科、保利、华润、中海、绿地、恒大、万达、龙湖、蓝光等一批批实力房企开启了“品牌为王”的宜居新时代。既有万科城市花园系、恒大绿洲系、蓝光COCO系、保利香槟系等刚需型产品辈出,也有如绿城、星河湾、棕榈泉、仁恒置地等代表城市高端系的豪宅产品,风格各异的功能空间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产品的需求。   在经历过去十年房地产行业的增长之后,中国房地产行业正跨入民生时代。随着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花园式别墅、家族式住房等顺势而生,成为中产阶级的追求,住房的功能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就连地产名人任志强也曾频频在微博上感叹:“中国楼市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市场,大平层、定制别墅、城市豪宅、办公SOHO……功能各异的产品层出不穷,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趋于完善。”
编辑:admin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