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宫名列川南三大宫(即悠游宫、长庚宫和丹棱宫)之首,位于江阳区与自贡市富顺县交界处一座长约900米的方形山峦上,地形前低后高,左、右及后面三方为悬崖峭壁,左、右及正面均为富顺地包围。悠游宫雄踞山巅,古堡巍然,气势宏大,建筑优美,面向山坡之下位于沱江之滨的千年古镇富顺县长滩镇。
一座神秘的古堡 这是一座神秘的古堡。它似乎为道家宫观,但据说太上老君、太乙真人等又通通被拒之于庙外,里面各殿还供奉着观音、孔子、王母等。这座前身名叫“黑云寺”的庙宇,曾经还是一座防御型山寨,解放后改建为学校。它究竟是什么人于何时建立?至今众说纷纭。有资料介绍,1929年,威远县“静灵寺”慈善会筹建悠游宫,而泸县三中一些老教师则反映在悠游宫地表下曾挖到“泸县慈善会”的徽章。不过,到底都与慈善会有关。悠游宫遗留建筑,颇具民国风范,但应该不会早于民国27年(1938年),因为该年修成的《泸县志》里,也没有关于悠游宫的记载,这样大的土木工程,在当时不加记载是不可思议的。还有人说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富顺赵化人)曾入黑云寺曾虎臣门下攻读,果真如此,这座庙宇在神秘之处倒是平添了几分令人肃然起敬的气息!
一道雄伟的山门 从正面看,宫观山门巍然屹立,既保留了我国庙宇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具有西洋教堂哥特式建筑特点。高高的尖顶直刺苍穹,仿佛将人们的灵魂引向遥远的天空,门墙正中,大书“泸州九中”四字,据说过去是石刻“悠游宫”三个大字,门侧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快去扫三心养我真机常活泼”,下联是“本来无一物问君何事不悠游”,两边各有一侧门,分别刻有“忠” “孝”大字。门内面正上方墙壁上塑着二龙戏珠图案,哄托出喜庆、吉祥之意。山门墙体,内外两面分别用青砖砌成不同的几何图案,但这些青砖的规格、形状并不一致,而是事前根据所需的几何形状专门烧制的。砌砖的方式也非常讲究,不同的砌砖方式不仅加固了建筑,而且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大门非常厚重,铁皮包面,配以厚厚的门栓。门前有一口大水池,水池之上正对着庙门建有一座三眼石拱桥,将水池边的广场与大门连接起来。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悠游宫三面依岩而建,岩边构筑红墙,巍然耸立,易守难攻。正前方这口大水池可能是因大门口的石料用于宫中建设形成的,就象护城池,其防御功能显而易见。
一颗璀璨的明珠 根据仅有的信息和实地调查,大体上理清了悠游宫的前世今生及来龙去脉——
清朝太平天国时期,为防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当地地主老财在此修筑了一座防御型山寨,这就是悠游宫的雏形。至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地主绅士及善男信女捐款于原址修建了黑岩寺(黑云寺)。民国18年(1929年)在黑岩寺原址筹建悠游宫,民国30年(1941年)建成。解放后,这个地方改办为医治伤残军人康复医院。50年代初泸县政府在此办学,大山门上的“悠游宫”三个大字变成了“泸县三中”,区划调整后又由泸州江阳区改建为“泸州九中”,2001年左右完全废弃。
尽管地方史籍缺乏对悠游宫的相关记载,但后来者刨根问底探寻其历史渊源并使之逐渐清晰,其建筑艺术、庙宇规模等同样引起人们莫大的兴趣。这是一颗镶嵌在沱江下游的璀璨明珠。
悠游宫由主体建筑大山门、六大殿(殿基尚存)及附属建筑组成,六大殿分别建筑在六片台地之上,据说分别供奉着大佛、孔子、关圣、济公、观音、王母等神灵,与一般庙宇供奉神灵的单一化如文庙供奉孔子、川主庙供奉李冰等明显不同。透过一些建筑细节的蛛丝马迹,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悠久的历史韵味。尚存于世的许多建筑具有浓厚的民国风范。由于所有建筑位于山坡的台地上,一层高过一层,层层叠叠,巍峨壮丽。宫内布局与美化十分讲究,几年前,走进“泸州九中”,香樟、黄桷树等参天古木、各种奇花异草依然装扮着美丽的校园。人行道用规格一样大小的鹅卵石拌和石灰铸成,绘制成优美的图案。那雄伟壮观的山门、古朴别致的小桥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沱江一泻千里,在它的脚下奔流,象一条黑色的绸缎缠绕在一片富饶的原野上。两岸的沙滩、鹅卵石滩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一条联系的纽带 位于泸州与自贡交界处的悠游宫,不管是作为山寨,还是庙宇或者学校,都为两地人民的联系与交流作出了贡献。
悠游宫建成后,一度由泸县、富顺两地共管。悠游宫的晨钟暮鼓,敲在多少人的心坎上,成为人们朝拜的中心。解放后,悠游宫隶属泸州,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泸县三中集中了全县一批最优秀的教师,泸县三中(或泸州九中)哺育了两地一批批莘莘学子。这里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能够一步就跨出泸州,因为学校大门前的操场是学生做操的地方,而一出操场就进入自贡长滩地界,顺着下山公路,几分钟可达长滩古镇。而长滩的东、北、南三个方向又属于泸州辖区,在古镇赶集的人流中,总有不少泸州老乡的面孔。长滩虽然在明代就划归富顺,但数百年习惯的物流方向依然是泸州大码头。乡亲们到泸州称为进城,到泸州办事称之下州,长滩居民大部分与泸县三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他们的亲戚、朋友,甚至本人就曾经就读或工作于泸县三中,长滩与悠游宫成为边地人民友谊的桥梁。
一声沉重的叹息 一位知青在网上留言说,1973年的一天,阳光灿烂,在生产队劳动,忽然遥见壮丽的悠游宫象一首大宝船在远处航行,尤其是船头那部分,飞檐楼阁气宇轩昂,琉璃屋顶折光熠熠……近几年再回悠游宫,面对残垣断壁,唯有掩面唏嘘。
另一位泸县三中(悠游宫)的校友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
那个午后,阳光明媚,春意盎然
我的母校,地处沱江畔的泸县三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曾经的篮球场、花圃,如今被孤寂地陪伴她的校工开辟成了菜园地,油菜花怒放
那一天在母校安详的怀里,我如婴儿般恣意的哭泣,良久未可释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