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解用人之渴“降门槛”不等于“截肢”

川南网

川南网

2015-04-10

    今年,针对艰苦边远地区“招人难”问题,自治区下发通知,明确要求降低艰苦地区基层岗位的招录门槛,引导人才扎根基层。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南宁市分层次放宽了相关岗位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和年龄等限制。同时,南宁作为全区的试点城市,率先拿出一定比例的基层岗位,面向岗位所在县进行定向招录。(04月09日新华网)     近年来,与“公考热”争锋相对的是基层“魅力”不足,人们对基层“金饭碗”的热情迅速“降温”,基层也不再成为“公考大军”的“角斗场”。基层条件差、待遇低、晋升难,使得众多“有志青年”对基层岗位不屑一顾,很多乡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人难、留人难”现象,公务员队伍人员紧缺、结构失衡等问题突出。     众所周知,人才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基层人才的缺失,对于基层的持续、快速发展来说,将是一道致命的硬伤。因此,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解决当前基层人才“吃紧”的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对此,部分省份纷纷拿出了“杀手锏”,通过降低招录“门槛”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基层就业。在当前的形势之下,这无疑是无奈之举,也是万全之策。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认真地对待这样一道难题,即“降门槛”不等于“截肢”,虽然减低了招录方面的要求,然而却不能忽视了素质层面的要求。     那么,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就是怎样尽可能地找到二者最完美的结合点。在笔者看来,想要在“降门槛”的同时不“降素质”,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降低“门槛”不等于没有“门槛”。我们在降低“门槛”的同时,必须坚持“凡进必考”,统一报名资格的审查尺度,依法进行所有考录程序,保证全程公开透明。总之,必须保证招考的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必须时刻谨记,降低“门槛”不等于“截肢”。我们可以对新入职者进行脱产式岗前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新人”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尽快地熟悉岗位职责、适应基层工作。     当然,降低“门槛”是从吸引考录者的层面来说的,然而要想真正地留住“人才”,仅仅是靠吸引还远远不够,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从“人才”的认识上入手。对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对“人才”在思想上、精神上进行“洗礼”,以促使他们能够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如此方能怀着一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丹心,牢牢地扎根基层的土壤之上,在基层绽放出硕美之花。
    彭亦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