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大附院:未雨绸缪建设高标准实验室 运筹帷幄肩负抗击疫情重任(2)

川南网

川南网

2020-03-02


    “三层防护”

    全副武装保护离病毒最近的人

    刘靳波介绍,标本采集后,会被加入三层密封袋,这些密封袋每加一层都会进行消毒,随后装入密封袋的样本会被放入4℃的运送箱运送至实验室。接收到样本,检验人员也会严格按照三级防护,将样本从运送箱取出之后,再开始进行核酸的提取。


    如果不能及时检测,标本则需要放在-70℃以下的冰箱进行保存。现阶段下,样本不会被保存太长时间,当天的样本当天就会进行检测。在样本的采集和选择上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类型不合适、样本量不足,未按标准保存或标本标签记录不全,任意一种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样本作废。

    在接下来的核酸提取中,检验人员要经过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四道门,每次进入实验室前都必须全副武装,要穿戴好防护服、双层手套、N95口罩、护目镜。一旦检测开始,中途不能停,一次就是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出结果。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组组长李宝林说,“常常刚穿上就出一身汗,每次从实验室出来,衣服总是汗得透湿。实验时间长了,护目镜也很容易因水汽变得模糊,也不能用手擦拭,只能努力瞪大眼睛加倍专注。”



对话·西南医大附属医院战疫“指挥官”杜一华

    “我们的实验室24小时都在运转,两组检验科的同事吃住都在医院里,一旦开始工作了就是12小时的连轴转强度,两班倒……”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杜一华称,医院的这个P2+实验室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和未来发展,所有的部门都是按照高标准进行建设。在2018年投入使用后,在一些基础研究和传染病细菌病毒的研究和检验检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院方迅速启动实验室,杜院长更是对实验工作提出了“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严防泄漏、严格遵守传染病相关规范”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实验室作用,弥补上泸州市在核酸检测方面检测量能力不足的难题,更好地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求。

    “后面我们还要加强基础研发,同时也会选择技术过硬的公司‘医企合作’,不断地改进和使用新技术,严控质量关,让它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病人。”同时,他还提出,实验室还必须进行必要的设备储备,重大工作来临时才能快速响应。

    此次疫情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积极备战。除了承担泸州市的核酸检测工作外,医院同时担起了泸州乃至西南地区医护人员的“新冠肺炎”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重任,在联动专家会诊方面更是竭尽全力。

    2月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正式挂牌成立,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杜一华教授出任党委书记、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吴刚教授担任业务副院长,医院作为主力单位,先后派驻涉及重症、呼吸、放射、影像、药学等专业的17名精兵强将进仓,担负起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截至2月27日,已有20名新冠肺炎患者陆续治愈出院。

    医院还先后派出三批次共计50余位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收治病人250余,累计出院92人。在做好前方支援同时,也牢牢地守住了后方大本营,坚决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文:江瑾然 王伊
 

江瑾然 王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