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 耄耋老人守护石刻文物二十二载

来源:川南网 作者:宁宁 邱潇等 发表时间:2019-07-30 08:54
    互助村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群山环绕,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四川与贵州的接壤之处,青山绿水沉淀了村子里的古朴与宁静。正是在这个质朴的小山村里,坐落着一所鲜为人知的金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坚守着一位耄耋之年的文物看守人。

    西华师范大学“足记”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跟随互助村驻村第一书记殷俊一起探访这所金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当地的龟龙山上,小小的山坡,数十级台阶之上,博物馆大门隐藏于绿荫之中。队员们刚到山坡下时大门紧闭,待登上台阶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打开大门,笑意盈盈地迎接队员一行人,他就是这座金雕石刻博物馆的守馆人——钟定禄。钟老先生于1997年来到这所龟龙山金雕石刻艺术博物馆,至今已有二十二载春秋,钟老也到了81岁的耄耋之年,二十余年物过境迁,不变的是老人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坚守。

    队员们进入博物馆后,钟老先生为队员们进行了简单的馆史介绍:大石,因石而名,石头醉美。境内遍布石刻、古墓、石牌坊、古民居建筑等名胜古迹,享有“川南石刻文物之乡”之美誉。龟龙山金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原本殿宇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从江西迁徙来此的一群商人集资修建的。明清时期,山上先后建有“龙龟山玄阳殿”、“玉祖殿”、“东皇殿”、“太宝殿”、“十二殿(地府)”等殿宇。殿前立有石牌坊“崇德坊”,上面镌刻“龙龟山玄阳殿”、“福祉名山”、“美映前踪”等文字。据“崇德坊”跋文记载,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龙龟山殿宇已颇具规模,殿内陈列石刻造像众多。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乡绅陈朝瑞又出资修缮年久失修的殿宇,并修建石牌坊“崇德坊”,以继承前人数百年之伟绩。近代以来,玄阳殿等殿宇先后毁圯,众多圆雕石刻因此被埋入土中。1999年3月,当地村民在这里出土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的明代石刻雕像,数量多达200多件。石刻雕像大小不一,最高的1.82米,最矮的只有0.20米。人物造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浮雕镂刻,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龙龟山属于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且天曹地府具备的道冠传教说法场地。据传说及坊序纪实,龙龟山源于羿先民《月台山》神坛的遗址,香火名旺至民国末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龟龙山艺术博物馆内陈列的部分精美石像(陈秋景 摄)

    然而在岁月变迁中,龙龟山众多千百姿态的精雕石刻受到人为的严重损毁。直到1997年,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积极募集资金,劳力,物力,全力保护龙龟山出土文物。目前,有部分精雕石刻存放于叙永县博物馆,龙龟山目前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定禄老先生向队员介绍馆史(陈秋景 摄)

    随后,跟随钟老先生的脚步,队员们来到了博物馆左后角,打开一扇木门,就到了博物馆的后方。入目可见的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钟老先生向队员们介绍说这里原本也是恢弘的殿宇,早些年被人为打砸了的精美石刻被埋于这片土地下。说到这里,钟老先生的话语有些激动,神情颇为动容,他眼中的痛心让队员们也感同身受。
 

队员们跟随钟定禄老先生来到博物馆后方(陈秋景 摄)

    参观完博物馆,钟老先生送送队员们到博物馆的门外,大门上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兼固集中统一,确保传承,功不可灭。维护核心,顾全大局,有旺千秋!这是钟老先生亲手写下的文字,他向我们解释说“这就是我所接受到的教育,这就是国家赋予我的思想与责任”。“促今创博览旅游换万秋,继明嘉奇特精雕承千古。”——这是钟老先生写下的对联,也是所有文物保护工作者内心的信念。
 

钟老先生向队员们解释黑板上文字的意思(陈秋景 摄)

    201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对文物工作的指示中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代人要对历史文物心存敬畏,让宝贵遗产在历史长河世代传承。守护历史,是一个人的承诺,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守护文化,是一代人的担当,更是世代子孙的信仰。钟定禄老先生践行了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达到了不辱使命,守土尽责的要求。

    文/文宁宁 邱潇 李青蔓 殷俊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