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纳溪区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区永宁街道,辖区内失地农民和集中安置贫困群众多,矛盾纠纷多、民生诉求多、群众融入难等现象突出。在构建开放包容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中,永宁街道依托辖区深厚的护国战争红色文化,以党建为引领,发挥社会化多元协同作用,全面推行“红护家园”治理模式,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 片区建支部,绘出家园同心圆 “老龙,中午多做几个菜,我有两个姐妹要来家里吃饭”一大早农民街的刘国琼就开始张罗着,说完拎起布口袋就往红护轩赶,今天她和姐妹们约好在街口的凉亭下织毛线吹壳子。 没有印象中城中村的破旧脏乱,取而代之是整洁有序的街巷保留着时光的印记,街旁青砖有序堆砌出的小菜园充满生机。农民街位于永宁街道五顶村辖区内,一栋栋两三层的自建房整齐排列出一道狭长的街巷,被林立的商品房小区半岛新居包裹着,作为征地拆迁遗落的区域是典型的城中村。刘国琼口中的姐妹都是半岛新居的居民,以前她们并不相识,甚至因为公共通道停车的事,相互还有些成见。 由于地面车位紧张,小区公共通道的空地自然成了大家争抢车位的“战场”。农民街居民认为原有通道被占用,半岛新居认为小区通道被占用,都认为是各自的停车区,恶意抢占车位、乱停乱放现象格外突出,小区矛盾不断加剧。 近年来,永宁街道为延续铁血护国的红色精神文脉,首创“红护家园”品牌,启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成立红护家园功能性党委,下设红护家园党支部,整合资源一盘棋统筹推动辖区基层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带动效应。 红护家园设置车辆道闸 “红护家园”品牌成立起初,选择辖区城中村、三无院落、安置房等管理缺位、矛盾问题突出的片区开展试点,着力变治理短板为治理亮点。 半岛新居、农民街所在片区商品房、廉租房、城中村相对集中,居住人员构成复杂,矛盾问题突出,首当其冲成为“红护家园”党委第一支部的试点区。 有了街道、社区的指导帮助,引入驻区单位融媒体中心力量,遴选片区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的退休党员担任支委,成立红护家园第一党支部。以支委担任队长,吸引志愿者加入护园、睦邻、红传三支工作小队,构建“党支部+村(居)民小组+楼院(巷)长+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的服务机制。 “成立家园党支部,选出居民公认的“带头人”,片区像是绘出了同心圆,从以前的分你我到现在的论大家,站在统一的立场上,做起工作自然顺畅得多”,棉花坡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冬梅高兴地说。 支部搭台,家园大小事大家说了算 支部成立之初并不被看好,大家担心假把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都抱着围观的心态。为赢得居民的信任,红护家园第一党支部首次议事会主题就是解决矛盾最为突出的停车问题。 议事会讨论认为,要解决停车问题首先要了解供需情况,随即支委就带着楼栋长挨家挨户上门摸排停车需求、测算车位总数,提出如果整合小区停车区域集中管理,现有车位基本可满足停车需求。解决办法出来了,要不要对小区实施改造还得居民们说了算。 “可不可以安装智能化门禁系统?”“能否再规划一些停车位?”夜里红护家园的院坝灯火通明,“红护家园”第一党支部书记高仁富召集“两委”和居民代表商量着家园建设的“大事”。 设智能道闸对家园进行封闭管理,避免外来车辆占用车位,清理“僵尸车”、规范车位划线,最大程度整理出停车位。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物委、业委、居民代表齐心聚力,清理墙面“蜘蛛网”、粉刷墙体、整治排污水沟、维修摄像探头,随着一连串闹心的问题被解决,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的疑惑也慢慢消除。 支部真诚服务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结解开了,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在支部的带动下,居民们也主动加入了家园志愿服务队伍。 红护家园居民在睦邻小屋内做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