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作为首批“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中的一员,李杰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的其他13位同志一道踏上了奔赴高原之路,被安排到甘孜州稻城县海拔最高的桑堆乡任党委副书记。那片纯净湛蓝的高原,时常在梦里魂牵梦萦。十年后,再度走进甘孜州乡城县的李杰,仍然像高原的格桑花一样,在蓝天白云之下,默默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 搞基建兴教育,快速融入稻城工作 甘孜州的历史背景、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跟泸州有很大差异。2010年进入高原后,许多问题时常困扰着李杰,援藏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怎样解决好“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问题?李杰一直在反复思考解决的办法。 由于对藏语一窍不通,工作开展起来很费劲,李杰就经常和牧民们一起喝酥油茶、吃酸奶和糌粑,了解群众藏房建设、牛羊喂养、家庭收入、经济来源等情况。李杰被藏家淳朴真诚的情谊感染,后来索性住到所冲村一户叫仁青的牧民群众家中。渐渐地,李杰与当地群众相处得很融洽,已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工作开展起来也容易了许多。 稻城县桑堆乡面积1132平方公里、人口2400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虫草开挖季节,本乡群众时常同外来人员发生采挖冲突,此外,还存在群众对孩子教育不重视,适龄儿童流失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李杰认为,进行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很有必要。在得到乡党委支持后,他和乡干部一起到离乡政府120公里、海拔4700米的海子山虫草采挖聚居点,一个接着一个帐篷对群众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三个月的蹲点驻守效果明显,全乡没有一件虫草挖取恶性事件发生。除此以外,他还向乡里的党政负责人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建议,鼓励家长们将适龄儿童送入学校接受教育。那一年,桑堆乡因学生挖虫草停学的人数大幅减少,2009年5、6月份在校学生人数为90人,而2010年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160人,牧民们的思想观念在李杰的努力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稻城县桑堆乡有50户牧民定居点建设任务,但建设时间只有四个月,期间牧民挖虫草、找松茸要花去一定的时间,建设工程量大、工期短。李杰和乡里的同事们一道,每人实行分组包户,分别落实建房所需的石块等建筑材料,监督建设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工作。直到工期结束,李杰才结束在海拔4400米的磨房沟住帐篷、吃干粮的日子。 7月的高原,天气变幻莫测,刚才还是艳阳高照,瞬间就风云突变,鸽子蛋大的冰雹时常打得李杰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但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并不是最可怕的,期间,桑堆二村价值2万多元的定居点建设木料被盗了。为了不耽误工期,李杰和乡派出所的同志一道,挨家挨户对桑堆四个村、所冲三个村的住户进行排查,经过一周时间,终于排查出盗窃嫌疑人,追回了损失,定居点建设工程如期竣工。 在稻城的两年时间里,李杰克服了挂职乡镇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徒步1200余公里,足迹遍布桑堆、所冲、吉乙三个片区。时任桑堆乡党委书记泽仁多吉多次在乡机关干部会上对其工作表示肯定:尊重民族政策,没有汉族干部的架子,对藏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尊重,是作风踏实、工作勤奋的好同志。 到基层助脱贫,积极投身乡城工作 2018年,李杰又一次踏上这片雪域高原,再次深切感受到了那份光荣和期盼。洁白的哈达,欢快的歌舞,承载着乡城人民对泸县援藏干部的深情厚意。作为第五批对口帮扶乡城县的先遣队员之一,李杰提前来到乡城县委农办熟悉工作。他延续了当年在稻城的工作习惯,每个月都要翻越两座4000米的高山,往返近300公里进村走访定波、正斗、热打三个乡的村级活动中心建设推进情况,风雨无阻。 2018年是乡城县脱贫摘帽年,压在援藏干部身上的任务异常艰巨。李杰一面加班加点审查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手册的规范填写情况,一面积极向县委领导提出手册及帮扶措施的整改意见建议,仅仅5天时间就完成了全县1270户贫困户帮扶手册的审核工作。 2019年,李杰被借调到乡城县援藏办,主要负责泸州援建项目的规划建设、进度安排、完工验收、移送审计等内容。泸州对口援建乡城县工作正进入收官阶段,尤其是项目推进更是要求“五年规划、三年完成”,泸州市援建的46个未完成的项目亟需督促完成并验收交付使用。李杰走遍了46个项目所在乡镇和村,形成项目建设督导思路。对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领队和负责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出色完成了审计验收工作。 两度援藏,李杰尽情地在当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以他特有的方式践行着自己对组织的援藏承诺。他在日记里写到:“在最艰苦的地方才能绽放最美丽的格桑花,我为所做的工作、为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为所做出的贡献感到骄傲和无比自豪”。 文/图:鲁星 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