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从校长岗位退居二线两年了,但她从没有离开教学一线!她说:作为教师,离开一线,就不能称为教师!
她就是民盟泸州市龙马潭区基层委员会原主委,泸州十二中原校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烛光教师,民盟中央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志愿者——余占琴。作为校长支教,主要应该是教育管理方面给予乡村学校支持和帮助,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说:管理是我支教的一部分,但一线的教育教学也是支教的重要内容。她长期关注乡村教育,她明白乡村学校和教师需要什么。因此,在支教中,她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走进课堂,她说:也许上几堂课算不了什么,但是这样更了解学校、更了解学生。
在支教的两年里,她先后去了叙永县的赤水中学、马岭中学,古蔺县的桂花中学、观文中学,合江县的先滩中学。在那里,不管是一月去一周,还是一周去一天,她都要上课。每次到学校都是听课、上课,交流、培训。
第一次到叙永县赤水中学,下了高速就是连绵蜿蜒的山区公路,让她一直晕车不止。同行老师说,我看您,长期晕车,不适合到这些地方!生性不服输的她说:“晕车嘛,就是这种路坐少了不适应,多来几回就不晕了”。在同事们看来,这是一个玩笑,然而她却兑现了这话。在十二中,她上了一个班的课,每月要抽一个周时间过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她每月至少去一次,和山区教育的缘就此结下,无法割舍。赤水有个海丰初中,在雪山关山顶,要跑 20多公里山路,晕车的她一路晕吐,却坚持和王校长随行。“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回城里。”余占琴说,这是一个很小的民办初中,地理位置、办学条件都很差,但是靠着办学人和几个老师的坚持,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高山,这就是山区教育情怀。
从发芽到落叶,从花开到结果,赤水河畔的桃李树见证了她的足迹。“教育必须关注过程。”她说,之前和他们有个约定,考前一起加油。2020年春期的最后一个学月,她如约而至,这次是为初三的孩子加油打气来的。每天至少上四节课,6月的赤水,气温36度,下课后,衣服几乎湿透。有老师心疼的说:“您休息一会儿吧,明天再上,我们把课给您换一下就行。”但她却说:“不能因为我而打乱了大家的安排。”
三天上完十余节课,依旧又是交流。这次她和老师们分享《分层教学的策略》《中考改革背景下的几点思考》,带给老师新教育环境下的一些思考。她喜欢听课,一把单凳陪伴一天,一听课就是连续六、七节。交流时间几乎都安排中午,她有午休的习惯,但她说:“这里的老师们长期都没有午休,我短时间是能克服的。这是双赢,我也要像乡村学校老师学习,他们也有很多优秀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是值得城区老师学习的。
2020年春,一场疫情让学校不能如期开学。她很担心山区的孩子,便立即与普格民族中学、赤水中学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孩子们无法上直播网课,她就把十二中的直播课录制下来,传过去,希望通过共享途径传到孩子们手中。她还让两个学校“空中”教研、共享资源、共话后疫情期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喜欢教育,更喜欢乡村教育;我喜欢教书,更喜欢在乡村教书。”余占琴一直关注乡村教育,两年的支教工作让她对乡村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两年来,她积极为乡村教育建言献策,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撰写了《乡村中小学“校际同步课堂”应谨慎推行》《疫情期,网络直播课应照顾及村学校》《建议让优秀退役(退伍)军人进入乡村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等十余篇社情民意和调研报告,被全国政协、省政协等采用。
多年来,余占琴以对乡村教育的特殊情怀,坚持行走在“烛光”教育的路途上,以自己的微光照亮山区孩子的成长之路,践行着“扶贫先扶智”的思想,书写自己教书育人的无悔人生!
本文由民盟龙马潭区基层委员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