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泸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有约100名自闭症儿童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
在这家藏在医院里的“学校”,有一群人正在努力,想要唤醒“星星的孩子”。
走进位于泸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分院的训练教室,孩子们正在上课,看起来和一次普通的课堂没什么不同。
但仔细观察后能察觉到,这些眼睛明亮、笑容清澈的孩子们有些特别。他们拒绝对视,不理会呼唤,不会交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自闭症最早能在1岁半左右被诊断出来,黄金治疗期为2岁-6岁。康复训练从最基本的仿说开始,到练习沟通,再到社交行为,每一点进步都在艰难中进行。”康复治疗师吴婷说。
对自闭症儿童来说,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可能是成百上千次重复。
“比如'拿东西给老师'这个简单的生活动作,普通孩子一教就会,但自闭症孩子们可能需要几百次、上千次的练习才能学会。所以,陪伴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坚持。”吴婷说。
“其实,如果能够及时确诊自闭症,经过早期干预、合理治疗,自闭症是可以获得有效的改善的。”泸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黄萍介绍。
几年来,儿童保健科的这支40多人的团队已经陪伴着许多家庭走过康复之路。
黄萍介绍,泸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的康复训练模式是根据国内著名发育行为专家邹小兵教授的BSR康复模式基础上、结合本地儿童的实际情况升级的“BSR+X”模式、即行为—结构—社交—融合相结合的全新模式,提高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交、生活自理能力,让更多的自闭症儿童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
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更多“星星的孩子”逐渐被唤醒。
几年来,在儿童保健科康复训练的大部分儿童各项能力都有不同的提高,部分孩子已经顺利回归校园、家庭。
大部分不会说话的孩子通过训练逐渐正常开口说话;不与人交流的小朋友逐渐有眼神交流、听部分指令;上课坐不住曾被退学患自闭症的小朋友,在考试中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特殊儿童不需要同情、不需要特殊对待,社会的接纳和融入是他们最渴望的关怀。”黄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