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人伍树良:言传身教让子女永远跟党走

来源:川南网 作者:杨传勇 廖庭帝 邓清和 发表时间:2022-07-11 11:43
   他是一名退役军人,先后两次参加抗美援越、援挝战争;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共荣在党55年;他是一位好老人,时刻教育子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几十年来,他褪掉的是军装,不变的是忠诚与信仰,他就是四川省江安县仁和镇伏龙村人伍树良。

   父母双亡,响应号召参军入伍

   1946年,伍树良出生在江安仁和的一个边远山村,因自幼父母双亡,从小与姐姐相依为命,成为了孤儿。

   年仅十多岁的姐弟俩,无依无靠,生活过得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每天最盼望的就是能吃一顿饱饭。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幸得党和国家的关爱,亲戚邻居的关照,我和姐姐长大成人”。伍树良说,我从小就对党和国家充满了感情,对家乡亲朋心存着感激,要感恩、报恩,回报社会是我一直的想法。

   1965年9月,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建筑第311团5营3连一名战士。

   临行前,姐姐不舍第地说道:“弟弟,你一个人去了那么远,我不放心”。由于文化水平低,觉悟认识浅薄的伍树良对姐姐说:“听说部队能吃饱饭,我想到部队去吃几顿饱饭”。

   到达部队后,伍树良加强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训练虽然艰苦,但是很充实,用他的话来讲,吃得饱、穿得暖,还能学习文化,领导、战友都很关心我,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让从小失去父母的他倍感温暖。

   新兵训练三个月结束,他领到了入伍以来三个月的工资,共计18元。伍树良惊讶的问班长,“吃饱了穿暖了,还给发钱呀”?班长说:“这是党的关心,你们可以购置些生活用品”。

   想起家中的姐姐和从小接济他的亲朋、乡亲,大家仍吃不饱、穿不暖,伍树良将购买生活用品后剩下的14元钱寄了10元回家乡,感谢他们多年来的照顾。另外的4元送给了当地一位可怜的五保老人。

   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同年12月,伍树良随部队出国进入越南,两年多来,他先后参与修筑了7号和11号友谊公路。1968年,部队出色的完成了援越任务,回国后在云南玉溪专区的通海进行整训。同年底,他所在部队再次接到支援老挝的命令,进入老挝开展抗美斗争,在老挝奋战了一年多后,顺利的完成了任务,1969年5月光荣退伍。

   在四年的军旅生活中,伍树良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因多次带病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被称为“硬骨头战士”,并荣获了两次三等功。


伍树良获得的各类荣誉表彰

   生活俭朴,教育子女紧跟党走

   退伍回乡的伍树良,因担心文化水平低不能胜任,放弃了去公社武装部工作的机会,安心在家务农。

   刚成家时,日子还是很艰难,据伍树良回忆,有一天,勤劳本分的妻子突然对他说:“你去置办一套新衣服嘛,不然我们回娘家时,村里人都笑话我”。

   其实,伍树良心里明白,妻子是看他太节约了,想让他对自己好点才会这样说。从小没有父母,苦难都打不垮,但再坚强的人在这个时候都会无比心酸,伍树良忍着眼泪对妻子说:“你要置不嘛,你置我就置”。听到伍树良这样说,妻子直摇头,说她不需要。现在每每想到这件事,伍树良仍然会忍不住掉眼泪。

   但经过了部队生活的洗礼,伍树良始终坚信,家中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肯定能改变自己生活。

   随着夫妻二人的勤劳奋斗,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伍树良也见证了农村家庭从物质匮乏走向生活富足的变化,而不变的是,他在家庭生活中始终坚持的勤俭习惯。特别在节约粮食方面,他经常教育孩子们,每一粒粮食都是宝贵的,要珍惜爱惜粮食,千万不能随意浪费。在伍树良的影响下,如今伍家的儿孙们也都坚持做到三餐有度,光盘不浪费。


伍树良与妻子

   伍树良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日子越过越好,一切源于党的领导,有着55年党龄的他,经常教育儿孙,要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只要跟着共产党,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孙女伍虹霖,非常敬佩他,每当放月假回家,便会围在他的周围,听他讲述抗美援越故事、讲党的故事,感受时代变迁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她说:“爷爷是一名退役军人、老党员,生活勤俭节约,一颗红心向党,我要向他学习”。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在伍树良的熏陶下,伍虹霖的人生观世界观也逐步形成;淳朴的家风,坚定的理想信念,已悄然在伍树良家庭中传承。

   邻里和睦,尽己之力回报社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小在党的关怀下长大的他,深知一个道理,除了照顾好家人,还要报答哪些帮助过他的人。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体会过没有亲人的痛苦,生活上的贫困,但我没有忘记在党旗下的誓言,要坚持退伍不褪色,要尽力量回报社会,伍树良如是说。

   多年来,伍树良不光这样说,更是把行动付诸于实践。据他回忆,村上有两位五保户没有劳动力,一个姓文、一个姓范。当时自己还年轻,每天忙完自己的活,就会主动上门去给文老辈种自留地、挑水、捡柴。有一次他在姐夫家为姐夫过生日,想到今天没去给文老辈挑水,吃过晚饭后便立马起身,不顾亲朋的挽留往回赶。冬天天黑得早,他摸黑赶回来将文老辈水缸挑满才回到家中。照顾文老辈他一做就是十一年,直到老人去世。另一户范姓老人,土地下户后,每年农忙时他都会抽出时间去帮忙,十七年间有一两次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到场,他都会让儿子替他去。

   像这样的事例,对于伍树良来说,只是一个缩影,同村村民范玉琳(化名)因父母离异,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过的很拮据。从初中开始,伍树良便开始资助她上学,从最初的每期100元,到后来的400元、1000元,本不富裕的伍树良,一直坚持用退伍津贴帮助范玉琳(化名)完成学业。

   现在,即将大学毕业的范玉琳(化名),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曾多次荣获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伍树良同范玉琳(化名)爷爷交谈

   除此之外,伍树良还积极支持配合村组工作,宣传森林防灭火、疫情防控值守等,只要有需要,总是能看见他的身影。

   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他人,几十年来,伍树良的行为赢得了村民的点赞,获得了村两委的认可。

   据伏龙村村支部书记胡小江介绍,伍树良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其本人多次获评镇村“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村上评为“好老人”、2021年被江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优秀退役军人”。

   “现在年龄大了,有些事想做也力不从心了。”伍树良说,自己有儿女、子孙,我有责任把这些理念、信念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懂得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听党话,感党恩,做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

   文/图:杨传勇 廖庭帝 邓清和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