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泸州市老年大学受邀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并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统编教材(通识类)推广使用积极单位”荣誉。学校校长唐小玉在大会作交流发言。 泸州市老年大学高度重视统编教材的推广和使用,积极发动学校干部职工和学员学习使用统编教材,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从2021年起,泸州市老年大学把该项工作纳入校长办公会第一议题,定期通报领导班子成员学习情况、分享学习心得。学校成立6个“统编教材推广使用网格小组”,由教职员工牵头,组织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开展教材解读会、讨论会、读书分享会、课题攻关会,增强教职员工理解把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并将通识教材作为公共课、必修课,邀请市委党校、驻泸高校专家现场讲座,同时通过班会、课前5 分钟和微信群等方式,组织学员分享交流心得体会。 学校与川南网、酒城e通等新媒体合作,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等内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视频和网页,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学员朋友圈,将统编教材内容推送到全市老年人手中。 突出重点,以教材使用助推学校两项改革 统编教材是融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老年教学蓝本,通过推广使用统编教材,提升了泸州市老年大学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了学校课程设置,有力推进了学校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两项改革。 深化人才改革,广泛与市内高校合作,在各行各业遴选优质师资,组建100余名专业化教师团队。健全教师授课年限补贴和优秀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营造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教学环境。 深化学科改革,以统编教材为基础,以校本教材为主体,不断丰富课程设置,坚持“常办常新、学而不厌”原则,精准对接学员需求,在巩固声乐、书画、舞蹈等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创新开设养生保健、老年心理、地方历史、文学赏析等新课程,满足老年朋友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对声乐、书画等专业按照基础、提高、研修等进行层次教学,实行结业机制,努力破解“一座难求”和“一读到底”的供学矛盾,增强有效供给力、让更多学员享受发展成果。 创新发展,让教材编写带动学校科研走深走实 泸州市老年大学结合校情学情,打破惯性思维,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着力开辟了教育科研的新天地。 聚智汇力,健全教研决策机制。为保证正确的教学方向,积极聘请在法律、医学、历史、教育、老龄等领域颇有建树的老领导、专家学者20余人作为”特聘专家“,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精心遴选学科带头人,组建学术委员会,提升学校学术研究水平。 激励引导,组织编写本土教材。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授课教师总结教学成果,编写校本教材和乡土特色教材,经学校审定后编印使用。截至目前,已规范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声乐基础》《电吹管实用教程》《那山那水那酒》等养生类、声乐类、器乐类、地方历史文化类教材。并与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合作,挂牌成立教学科研基地;向市社科联申报,成立泸州市老年教育研究中心;与市舞蹈家协会合作,挂牌成立泸州市中老年舞蹈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整合科研资源,提升学校科研能力。 学用结合,以教材学习激发学员的奉献热情 让老年人有所学、有所获、有所为,是老年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老年大学广大学员通过学习使用统编教材,丰富了学识、涵养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服务社会的信心和能力。 学员向某学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实务》后,告知邻居如何追回别人多年拖欠的借款;学员赵某上了《老龄金融》课后,自编快板向社区老年人宣讲防范金融诈骗知识;学员谢某听取了中国老年大学常务副会长刁海峰《树立积极老龄观》专题讲座后,主动申请在敬老院当义工。 为帮助老年大学学员学以致用,泸州市老年大学牵头成立了“酒城银龄”老年志愿服务支队,截止目前,共注册队员700余名,组织全市老年志愿者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等志愿活动500余场次,服务群众两万余人,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创建、扶弱济困、疫情防控等党政中心工作发挥余热。在泸州的大街小巷、城市农村、寻常百姓家,酒城银龄志愿服务队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泸州市老年大学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