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江(五)|长江出川第一县,到底有多香——三省通衢的古早味道

来源:川南网 作者:李翠华 王希 发表时间:2024-05-08 10:48
   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川黔交界的合江福宝镇仍有土著居民存在,让本土的文化基因保留和传承下来。至今合江保留了一些古典川菜的基本特征,同时与外来饮食文化融合在一起,重塑成为一种新的美食文化。


△摄影 向波

   合江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黄粑,软糯香甜的“黄金粑”承载了传统节日和走亲访友的记忆。黄粑是川南、黔北地区非常有名的民间小吃。黄粑传统制作技艺以优质糯米、大米为主材料,冰糖、红糖为辅料,通过大米磨浆、糯米蒸饭、拌合米浆、切块包封、入甑复蒸等10余道工序,所产黄粑色泽黄润红亮,体态糍嫩柔软,味道甜爽清香的尧坝黄粑在2022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并与旅游相结合,成为广受欢迎的伴手礼。
 
   黄粑包封用的良姜叶,是一种产于四川南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的姜科植物叶子。因此可以推断黄粑是南方民族饮食文化中食糯的遗存。南方稻作文化区的各民族都有食糯吃糍的风俗。从某种程度上讲,食糯吃糍是南方土著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在唐代就有“广州俗尚米饼”之称,米制品的多少是显现南方文化特征多少的重要标志。


△摄影 甘霖

   古代四川在唐宋南方“粉糍“和江南地区“裹蒸“粽子的基础上既形成了蜀式年糕,又进而形成了今天的黄粑。“米蒸黄糕”过去是成都一带的重要早点之一,如今这种风味甜食只流行于川南、黔北了。今天合江流行的猪儿粑、清明粑、泡粑、糍粑也是中古时期食糯文化的典型代表。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记载了一件趣事,苏东坡喜欢吃蜂蜜,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的都喜欢加蜂蜜,甜到客人不能下筷子,反映了当时四川人口味之甜。早在汉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喜欢用花椒、姜和加蜜以助味,形成了甜麻姜香相兼的口味。到了唐宋时期,巴蜀制糖业发达有关,巴蜀饮食风味以甜为主,四川人吃苦菜、薤、棕笋时都喜用蜜渍或煮食。
 
   经过“湖广填四川”之后,传统川菜虽然增加“辣”这个元素,但川菜的根“甜”仍然依稀可见,不少传统川菜的菜品中加了糖来回甜,增加复合的鲜味。合江县除了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加糖,还保留了不少传统甜食,如手工糖果、核桃糕、苕丝糖等。
 

 
   合江县赤水河畔的九支小镇,盛产“食不粘牙、肥润柔软、余香绕口”的宋氏糖果,包括核桃软糖、花生酥、芝麻酥、苕丝酥、牛皮花生软糖等产品,传承了川渝黔一带古老制糖工艺。宋氏糖果的创始人宋锦原本生产砂糖、硬糖、传统麦芽糖,偶然发现加入花生碎的糖浆成型后更香甜可口,于是尝试在糖浆中加入“花生、核桃、果干、葡萄干”等干果,形成了独特的宋氏糖果制作技艺。
 

 
   合江还有一种传统的甜点——核桃糕,以核桃仁为原料,以糯米粉、麦芽糖、白砂糖等为辅料,经过剥取核桃仁、制作糯米粉、制作麦芽糖、熬制糖浆、添加主料、出锅冷却、切片等10余道工序加工而成。鸿云核桃糕始于清光绪年间的燕子岩核桃粑,因为运输川盐和茶叶的马帮传扬,闻名川黔边地。如今,在原味核桃糕基础上形成枸杞味、枣泥味、松仁味、黑米核桃味、木糖醇味系列产品。
 

 
   在今天的尧坝古镇,能够看到不少店铺售卖传统甜点和手工糖果,包括蜜饯、冬瓜糖、柚子糖、薄荷糖、手工桃片糕、苕丝糖等。其中易记苕丝糖以红心苕为原料,以芝麻、花生、麦芽糖、白砂糖、植物油为辅料,颜色金黄油亮、香脆可口,是合江县当地人记忆中最朴素的美味,也是自食和赠送亲友的特色礼品。
合江人馈赠亲友的传统食品还有腊肉。早在汉代时期,中原地区就出现了腊肉,即腊月期间制作的干肉。巴蜀地区腊肉的直接记载相对较晚,可能是明清以来随着外省移民进入而传入,然后融合了巴蜀地区特有的饮食口味,加入花椒、白糖、大料、冰糖等,形成独特的川味腊肉。现在中原地区的腊肉已经逐渐消失,而巴蜀地区还保留了腊肉制作习俗。
 
   合江至今盛行腊肉,境内光是腊肉制作技艺就多达几派。县城附近的笔架山盛产柏香腊肉,家家户户外面都挂满外表黑红的腊肉,肉体芳香,肉片晶莹,咸味适中。明清时期,笔架山民众习得川黔两地客商腊肉制作方法后,在单一食盐腌制基础上,加入白酒、花椒、老姜末等腌料研究出复合香味腊肉腌制方法,用柏树枝熏制出风味独特的柏香腊肉。


△摄影 甘霖

   合江自怀镇则以本土养殖家禽家畜为主要材料,腌制辅料包括食盐、花椒、茴香、桂皮、天然香料等,熏制木料主要选用“柏木、杂木”,配方精准,工序严谨讲究。自怀腊肉皮层金黄、脂肪透明、咸鲜可口,可炖可蒸、可煎可烧,食用做法多样。

   福宝镇天堂坝腊肉则综合了四川、贵州两地腊肉制作方法,将腊肉腌制辅料丰富为食盐、花椒、高粱酒、老姜末、冰糖、岩蜂蜜、老鹰茶、红糖等,其中老鹰茶加红糖熬制红茶涂抹腌肉后,能够改善腊肉色泽,看起来更加美味诱人,吃起来也有一种复合腊味。
 

 
   合江的古早味道,还体现在当地家家都吃的甑子饭。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蒸食用具,最早出现在宋代,最开始仅用作蒸酒,后来逐渐演变为蒸饭厨具,流行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地。随社会进步,压力锅、电饭煲等“横空出世”,甑子这一传统炊具逐步淡出人们视野。合江县至今保留了木甑子传统制作技艺,而且将其作为蒸煮食物的首选器皿。今天在合江的大小餐馆里,都能吃到松软可口的甑子饭。
 
   文:李翠华 王希(来源:合江文旅)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