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泸州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吾雨 发表时间:2015-09-22 10:29
      今年上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转型发展年这一重要年度目标,坚持“稳粮增收”的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宗旨,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抓住美丽新农村建设契机,着力调结构、夯基础,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泸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蔬菜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      上半年泸州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8.9亿元,同比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8.9亿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2元,增长11.0%。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    (一)、小春生产情况        2015年泸州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万公顷,小春粮食产量21.8万吨,增长2.0%。其中:小麦产量9.09万吨,同比下降1.5%;其他谷物产量0.1吨,同比下降10.7%;豆类产量1.7万吨,同比增长4.4%;洋芋产量10.9万吨,同比增长5.0%。        2015年泸州市小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86万公顷。油菜籽预计产量4.12万吨,同比增长6.2%;中草药材预计产量0.9万吨,同比增长48.1%;蔬菜及食用菌预计产量85.58万吨,同比增长5.0%;瓜果类预计产量0.31万吨,同比增长3.3%;茶叶预计产量0.64万吨,同比增长5.5%;水果预计产量2.09万吨,同比增长1.5%。     今年泸州市小春农作物产量增长主要原因:         一是气象条件好。小春播栽以来,泸州市光温水气象条件整体匹配较好,无秋季低温阴雨、冬干春旱,冬季霜雪,春季强对流天气偏轻,属于风调雨顺的年份,为今年小春作物的增产奠定坚实基础。但小春生长后期气温异常偏高,加快小春发育进程,造成小春发育提前5~7天,制约了小春作物单产的大幅提高。总体认为,我市冬春气候条件对小春主要农作物正常生长及产量形成积极有利,小春气象产量为“稳中有增”。          二是田间管理及时到位。农户强化了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了中耕追肥,加之病虫发生较轻,没有发生大面积病虫危害。农技人员引导农户对发生较轻的蚜虫等进行了及时防治。          三是调优品质结构,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低芥酸、低硫甙双低优质油菜,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在各乡镇采取召开现场会、培训讲座、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搞好技术指导服务,油菜大力推广机械播种、免耕直播撒播、中苗早栽,合理密植,增施硼肥等技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二)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上半年生猪出栏178.8万头,同比下降2.7%;牛出栏3.6万头,增长5.8%;羊出栏23.6万只,增长6.0%;家禽出栏1473.1万只,增长3.5%;兔出栏526.7万只,增长5.7%,肉类总产量16.4万吨,同比下降1.1%。 据监测:二季度出栏肥猪价格相较一季度有一定的上涨,一季度出栏肥猪均价为684.5元/50公斤,而二季度出栏肥猪均价为707.5元/50公斤,上涨3.3%。目前我市新增养殖业基地81个,带动农户87.04万户,四川景盛在叙永合乐投资建设的万只种羊基地现已完成36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种羊舍18栋,1.22万平方米,种草400多亩,预计今年6月底第一批种羊引种到位;叙永东牛牧场2000头规模肉牛项目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牛舍及配套设施1万平方米,种草 5200亩,牛存栏300多头,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建成投产。泸县30万头优质生猪1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即将落地。我市畜牧业将加快进入现代畜牧业时代。 三、大春粮油生产形势良好     (一)大春粮油播种面积预计情况            截至5月底,全市水稻计划种植面积214.4万亩,已移栽206.5万亩,占计划96.4%,尚有叙永、古蔺县山区移栽未结束;玉米种植面积88.7万亩,已移栽结束;高粱正季高粱种植面积55万亩,已移栽结束,红苕计划种植面积30.4万亩,已移栽24.2万亩,占计划79.4%。           今年4-5月天气主要以晴、阴相间天气为主,日均温正常略偏高,光照充足,且夜雨多、雨量较大,分布范围广,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    (二)大春生产“四抓”,有利保障我市粮油稳定增长          1.抓高产创建            泸县纳入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整县整建制推进,落实水稻高产高产创建示范片22个,面积22.1万亩;合江县纳入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整乡整建制推进,落实水稻高产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 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合江县、古蔺县纳入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行动项目县,落实高粱创建示范片5个,面积10万亩;叙永县纳入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行动马铃薯项目县,落实马铃薯良繁面积0.2万亩;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纳入四川省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县,落实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1个,面积11万亩;叙永县落实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面积2万亩。         2.抓新技术推广        至5月20日统计,全市水稻集中育秧本田面积40.42万亩,比上年增加3.72万亩,增加10%,旱育秧本田面积116.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机插秧本田面积17.27万亩,比上年增加3.66万亩,增加27%;玉米集中育苗本田面积13.17万亩,比上年增加4%,地膜覆盖栽培面积12.85万亩,比上年增加0.61万亩,增加5%;高粱集中育苗补贴面积15.58万亩,漂浮育苗本田面积5.17万亩,地膜覆盖栽培面积3.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3.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全市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专合社)共32户,已全部纳入区县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4.抓目标管理和资金投入        全市已将优质稻、高粱产业工作纳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年度目标考核,纳溪区纳入全省农业涉农资金整合示范县。市县两级整合涉农资金、投入粮食产业发展的投入预计超过1亿元。     四、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泸州市小春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特早茶叶、特色水果、高山蔬菜等经济作物效益突出,特色养殖业发展良好,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032.0元,同比增长11.0%。     (一)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推动力          泸州市上半年工资性收入2519.5元,同比增长12.9%。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也是农民收入增加的主体。工资性收入增收主要因素:1、工资水平提高。据就业局调查显示:泸县管理员2000-2600元,技术人员:3000-4000元,一般务工人员:1200-2500元,同比增长5-8%。2、增加就业促进。我市有针对性为农民提供信息、提供针对性培训、指导其就业。按照“一村一册、一人一表”和“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要求,摸清劳动力基本情况,建立了外出农民工基础库数据,及时对农村劳动力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从事行业、就业地域、收入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和指导。据人社局资料显示:去年12月至今年5月,我市就业局出台相关就业政策扶持政策,仅我市龙马潭区该项政策扶持就业人数(含农村)2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673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84人,就业资金到位1881.3万元。江阳区江南轻工业园区、黄舣酒业园区、机械工业园区等3大园区,通过引进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实现了农民工资性收入较大的增收。     (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            上半年泸州市经营性净收入1421.6元,同比增长8.6%。近年来我市立足优势,拓宽发展模式,推进家庭净收入多元发展。增收支撑因素:1、泸州市三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拉动农民增收。全市新建现代农业名优水果万亩示范区6个;加快打造江阳区董永坝现代农业示范区,纳溪区特早茶产业基地,合江县荔枝、真龙柚产业集群和泸县晚熟、龙眼、柑橘产业基地4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引进荔枝、龙眼、枇杷等新品种16个,高换荔枝、龙眼优良品种5200余亩,密植果园改造800多亩。2、乡村旅游促增收。继续打造蔬菜瓜果采摘园、金夫人婚纱摄影、新渔村垂钓、桂圆林荔枝林等赏花品果垂钓的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点位,发展集科技博览、观光采摘、体验农耕、休闲度假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业,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比如龙马潭区截至今年4月底有农家乐120家,新增加1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3家。      (三)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有效补充            上半年财产净收入97.2元,同比增长13.5%。1、土地流转增收。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租金提供了保障;截至6月我市农业土地经营面积超过30亩的种养殖大户超过800户,经营面积超过100亩的种养殖大户达32户。据调查每流转一亩土地,农民至少每年会增加800元。加快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利息变动情况。6月底中央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利息不降反增,5万元以上单笔存款上调10-20%。利息收入的增加是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新动力。                                                                          (四)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上半年转移净收入993.8元,同比增长9.7%。再分配环节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个重要增长点。增收支撑因素:1、扶贫帮扶政策。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惠及叙永和古蔺大量贫困农户。以及贫困在校生的学费减免以及助学金发放等。农村低保补贴标准已人平增发20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960元/年;特别扶助:死亡4200元/年/人,伤残3360元/年/人,手术并发症1200元/年/人。独子父母奖励:120元每户/年,年终一次性兑现。独子父母参加新农合补助,个人缴费90元,政府补助45元/人。2、农业相关倾斜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每头补助48元,育肥猪保险每头补助22.4元(散户)-28元(规模场),奶牛保险每头补助240元。生猪死亡无害化处理补助80元/头。能繁母牛补贴3000元/头。  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新常态下如何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大“天花板”,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农业农村经济迫切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向依靠技术、管理、人才投入,从粗放式经营转变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经营,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更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条,让三产融合成为打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二)无意识生产影响农产品市场化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农村信息不对称,无意识的传统农业生产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产品市场化发展进展不明显。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物联网及时获取天气预报、农资就位情况、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农产品供需情况等信息,将过去无意识生产变为有意识的运作,加快农业市场化发展,重塑农业品牌,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三)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            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要素加速流动,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劳动力弱质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让农业、农村和农民走出传统的模式与形态。在“城乡均质化”理念下,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就地实现农村城市化,从农村产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格局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大格局中,让农民与农村、农业一起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编辑:吾雨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