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这是一片荒田荒地;如今,大小7个水池养满鱼儿。
从前,大山深处人烟稀少;如今,二层农家乐小楼引来宾朋。
从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土地流转、就地“打工”……
——这,是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偏远的蔓岭村的一副扶贫图。
4月21日,鞭炮齐鸣。蔓岭村卢家河冷水鱼生态农庄正式开业。在古蔺县政协的对口帮扶下,作为该贫困村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企业,它的开张,引来不少群众前来祝贺。
今年已经60岁的郭世江,是农庄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当地人,已经在外生活20余年的他毅然回乡创业,联合该村群众投资60余万元,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场。 “人老心不老!还有着一股建设家乡的热情。”据郭世江介绍,上述改变,都是在一年时间内完成的。在这一年里,所有合伙人不喊累不怕苦,积极投工投劳建设农庄。目前,农庄已经建好鱼池,并购买了10余万元的成鱼和鱼苗养于池中。鱼池一旁,农家乐小楼已经建成并对外营业,提供特色餐饮服务。 “水质好,鱼好吃!”游客张定国告诉笔者,该农庄引用山间优质水养特色鱼种,口感独特,味道鲜美,一同前来的“吃货”们都纷纷给予好评。 笔者了解到,目前,蔓岭村共有12户50余人加入农庄,共同创业,其中,就有4户贫困户。 家住附近的贫困户赵廷良,将自家3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农庄13年,所有费用作为资金入股,参与农庄分红。同时,现年57岁的他还轻松找到了工作,帮助农庄管理鱼池,获得了每月一千元的“固定收入”。 “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以后一定好好干,依靠自己改变贫困处境。”赵廷良说。 下一步,农庄已将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和土鸡养殖产业,作为做大做强的主要抓手,规划养殖土鸡3000只,种植无公害蔬菜10亩,并针对参与者统一种养殖品种,统一收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随着农庄逐步发展成熟,预计可为7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发展50至100户土鸡养殖户。 朱茂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