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网6月22日讯(代陈伟 邓彩云 李玉洁)在宜宾高县沙河镇竹林村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一对在外打拼多年的夫妻,放弃30万元的年薪回乡创业当起农民,独具特色的生态种养模式让一个起步艰难的小农场从10亩发展到占地200亩的“省级示范农场”。在这个创业典范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6月21日一早,笔者跟随宜宾市市农业局机关党委书记李万红一行人来到高县沙河镇荣氏生态农场。这个季节的农场一片葱郁景象,满山坡的柠檬树围绕着这片“省级示范农场”。在农场里,热情的农场主人荣礼、骆萍夫妇和笔者谈起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葡萄树下养青蛙 生态种养巧致富
地处高县沙河镇竹林村的荣氏家庭农场占地200亩,距宜宾市38公里,长宁县20公里,珙县15公里,交通方便快捷。作为高县唯一的省级示范农场,发展至今这里的农产品已注册商标“荣逸园”,葡萄二次挂果技术的专利也已在申请认证中。
成排的葡萄树下有成群的青蛙来回跳动,来到荣氏家庭农场,笔者不由得对眼前的情景感到惊奇。“让青蛙和葡萄在同一个环境生长,空间充分利用,节约成本,青蛙排除的二氧化碳和粪便能让葡萄充分吸收,葡萄放出的氧气青蛙能充分吸收,最终养出生态蛙,种出有机葡萄。”谈及自己农场的经营模式,女主人骆萍很是兴奋。这种传统农耕加创新的方法形成的循环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可是荣氏家庭农场的核心技术,也为夫妻二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打造最原生态最近乎自然环境下的葡萄和可食用青蛙生产基地,如今农场的发展正照着夫妻二人最初的想法逐步得以实现。
成蛙养殖基地
“政府帮助我们,我们也要回报政府”
任何一种创业都不会一帆风顺,对于荣礼骆萍夫妻二人来说体验尤为深刻。
丈夫荣礼原来是一个在外地搞建筑的项目经理,有着年薪可达30万元的收入。在妻子骆萍的鼓励下,荣礼毅然放弃了在外的高薪,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
2012年创业刚刚起步,骆萍和荣礼手中只有从亲戚那租来的10多亩地,周围农户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使得租赁土地扩大规模的进展极为缓慢,这可让兴致高涨的夫妻二人犹如当头淋了一盆冷水。骆萍说:“我永远忘不了那时村支书帮助我们一家一家说服农户的情景,农场能有现在的规模全靠政府的支持”。
高县沙河镇荣氏生态农场女主人骆萍看到葡萄丰收,露出微笑。
土地的事情得到解决后,夫妻二人便全身心投入到农场的建设运营中来。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场灾难的到来让夫妻二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13年9月的一天,暴雨突然来袭,凶猛的雨水不仅冲掉了农场里全部的青蛙,葡萄苗也损失惨重。“当晚下大雨,我们冒雨从凌晨2点挖通沟渠,一直到凌晨5点,第二天两人都患上重感冒,最后却还是面临巨大损失。”骆萍回忆道。遭受严重损失的农场让夫妻二人前期的投入基本上打了水漂。
面对困境,有些人选择知难而退,而有些人选择迎难而上,荣礼和骆萍正是属于后者。
“自始自终我们都没有放弃!”陷入资金问题的骆萍和荣礼只能卖掉了宜宾市区的房子,并厚着脸向所有亲戚朋友借钱,“亲戚们看不到农场的效益都劝我们赶快放弃,哪还会愿意借钱给我们。”
这个时候,高县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让夫妻二人看到了农场重生的希望,“妇联、科技局、农工办、农业局都在用各种方式支持我们创业!”骆萍充满感激地说道。
“没有政府的支持,农场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所以我们也应该回报社会,带动周围的村民一起致富。”
夫妻二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高县沙河镇荣氏生态农场成立至今已带动农户180户,其中包括60户贫困户。“我们农场平时雇佣人数在10人左右,最繁忙的时候会达到20多个。”骆萍说,“这些被雇佣的人员都是由我们农场附近的农户经过技术培训组成,也相当于间接增加农户收入。”除了雇佣周围农户来农场工作,农场还无偿为有意发展立体农业的农户提供葡萄种子、青蛙苗和技术指导,“养成后的葡萄和青蛙最后会被我们以市场价回购!”高县沙河镇荣氏生态农场合伙人荣礼补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