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宜宾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宾的决定》。宜宾市珙县十三届十五次全会迅速作出加快建设绿色珙县的安排部署,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产品供给向安全优质转变,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经济强县和绿色家园,珙县农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2016年度多举措实施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中取得显著的成效。 深刻认识实施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的重大意义 农产品安全是事关产业发展、公众健康、政府形象、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在经济新常态下,珙县迫切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深挖发展潜力,厚植发展优势,大力实施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为全面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增添“绿色动力”、释放“生态红利”。 实施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是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转型突破的有效途径、实施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是实现“脱贫奔康”的有力举措。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然选择。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珙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扣“创新转型、绿色发展”主题和“乌蒙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创新发展基地”产业定位,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以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单位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关键,全面实施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经济强县和绿色家园的指导思想。 树立通过3-5年努力,安全优质农产品比重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可靠,形成以“以质取胜、特色富民”为主要引领的乌蒙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创新发展模式,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突出适度规模化、全程生态化、产品有机化,壮大以蚕桑、茶叶、烤烟、畜牧和林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山区特色效益农业支柱,扩大粮油、果蔬、茶叶、畜牧和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总量,增加农业收入,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安全生产能力,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建立并完善产地监管、投入品监管、执法监管、质量安全追溯、应急处置等系列制度,实现依法严管、全程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科技化、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建设,打造具有珙县特色的“名、优、特、新”品牌农产品,初步形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珙县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全面建成生态农业强县的发展目标。 构建四大体系,确保监管到位 构建综合执法体系 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加强产地环境监管,加强投入品监管,强化生产经营监管。把好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关。 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强化安全生产技术指导,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 构建检验检测体系 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强化农产品检验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留死角。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农业部门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机制,坚持申报认定与监督管理并重,完善“三品一标”退出机制,维护具有珙县特色的“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实现对全县农贸市场农产品检测的全覆盖。 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推进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对主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分析、预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程数字化、信息化和便捷化。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行农产品流通市场索证索票管理,实现从土壤环境、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把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以及部门监管、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负责、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层层压实责任,制定落实措施,精心组织谋划,指导、协调和推进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建设。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信息通报、会商、检打联动、联合执法、涉案线索移送、案件督办等制度机制,协调配合,无缝对接,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预警机制,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建立舆情监测与信息报送制度,定期开展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和培训。 强化要素保障,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用活用够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待遇比照县、扩权强县利好政策,广泛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珙县建设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的金融信贷、环境容量、土地利用、财政税收、生态补偿、人才队伍等政策措施,建立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建设。同时,科学调度,加强监督,统筹做好煤电油气运等保障工作。 强化宣传引导,建立多渠道、立体化、经常性的宣传机制,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实施农产品安全工程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品牌、好企业、好企业家,营造创新创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生活理念,动员企业、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建共治,共同推进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建设。 强化督查考核,把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建设成效纳入各级班子绩效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列入县委县政府重大督查事项,注重在加快建设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中考察、识别、任用干部。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落实情况适时向县委述职,县委就贯彻落实情况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据珙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度指标任务完成粮食栽种面积48.2835万亩,预计完成总产15.21万吨,其中小春粮食播栽13.26万亩,总产1.779万吨;大春粮食播栽35.0235万亩,预计总产13.431万吨;新发展蚕桑1.8万亩,发种16.1849万张,产茧6834.5吨。蚕业农业产值达到5.27855亿元,蚕业综合产值9.11亿元;新发展茶园0.785万亩,改造茶园1万亩,茶叶总产量7509吨,总产值7.0405亿元;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2万亩,收购烤烟2.2万担;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45万亩;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84人次;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267口;新增家庭农场69个;完成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申报,落实10家企业入驻全市质量追溯平台;创新开展运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精准扶贫模式探索等2项特色创新工作。 据珙县农业局局长郑蓉介绍,珙县农业局局在重点项目推进非常的顺利,2016年度获得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蚕桑)奖补项目308万元。建设内容主要为基础设施、蚕业设施建设(含桑枝食用菌)、新品种推广(桑树、蚕种和桑枝食用菌菌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实施区域为7个重点乡镇,预计2017年6月底前完工。获得省级蚕业产业发展项目300万元,建设内容为标准化桑园建设、蚕业设施建设、新品种推广、桑园基础设施建设等;省级财政蚕桑产业发展项目5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为标准化桑园建设、标准化蚕棚建设、小蚕共育室建设等,由于2016年通过宣传蚕农积极性较高,新发展规模超过预期16680亩,省级财政现代农业推进工程(水稻发展项目,1000万元)建设地点为王家、洛亥,7个标段全面已进场施工,目前完成8800米沟渠的土方开挖,各种材料准备基本到位,需协调解决事项已通过指挥部现场办公会议予以明确,工程正有序推进,力争2017年3月底前全面完工,为实现粮食增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珙县农业局在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同时,还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推进省级休闲农庄(鹿鸣茶庄、鹿鸣茶海)等茶旅综合体发展;以生态、产业为基础,以苗文化、茶文化、乡愁文化展示为载体,推进玉和体验观光茶园、四里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中国三农新窗口-绿水青山、翡翠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珙县农业局在全力贯彻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的同时,全局上下多举措加强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实施“全域农产品安全工程”。加快推进执法、检测、技术支撑、质量追溯“四大体系”建设,以加强监管与农业执法工作为重点,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生态食品产业链,为成功创建四川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