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苗乡大地的寒意还未散尽,在四川兴文县大河苗族乡龙山村,村民正撸起袖子栽种巨黄竹,挖坑、放苗、培土,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我们村土地瘦,种庄稼收成不好,现在种植巨黄竹,经济效益高,好管理,指望着它来增加收入。”龙山村支部书记陈大海计划今年全村栽种3000亩竹林,望着栽好的一片竹苗,对未来充满希望。 据了解,贫困村龙山村地形复杂、土质薄,土地抛荒比较严重,农业产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今年,村委在县林业局的引导下,通过深入考察、细致分析后,决定发展巨黄竹产业。 “大河苗族乡今年发展巨黄竹7000亩,竹种和种植技术由专合社免费提供。”据兴文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除了从竹子本身获得收益外,国家林业对连片种植1000亩到3000亩的绿色产业示范园进行补贴,兴文县委、县政府再补贴400-600元/亩财政扶持资金,缓解造林负担、加快林业发展,其成为全村脱贫与绿化共进的有力法宝。目前全村已有660余户加入了种植巨黄竹行列,其中包括95户贫困户。 近年来,兴文县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带领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让贫困群众走上一条致富之路、小康之路。 兴文县林业部门将定点扶贫与“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计生“三结合”等工作有机结合,局领导多次带领帮扶责任人员深入扶贫村,会同当地党政领导、村社干部座谈,共谋发展之路,商定帮扶措施,互通相关信息,帮助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拟定帮扶计划,签定“扶贫帮村”协议,为他们谋出路,找项目,宣传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勤劳,早日脱贫致富。 兴文县林业局局长黄平介绍:“针对兴文县贫困村实际情况,林业部门科学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从2015年到2018年涉及15个乡(镇)57个贫困村,主要发展木本原料林基地32260亩,竹林基地22800亩,特色经济林22670亩,林下经济2400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家庭林场,指导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和森林人家,发展林下养殖山地正宗土鸡、牛、羊,开发林下种植业木瓜、杜仲、地黄、金银花、花生、蕨菜等中药材和森林蔬菜,加快实现林农一体化、林禽一体化, 以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产业,切实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组织广大贫困群众参与植树造林,吸收167名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态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通过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森林植被恢复等多个项目向贫困村实施了项目倾斜和优先安排,截止目前,已经安排覆盖全县贫困村23个,完成财政投资192.51万元,2015年完成项目落实到贫困村14个,争取项目财政投资114.8万元,其中对林业局具体联系的石海镇文家村已经规划造林930亩,解决林区生产便道3公里,财政补贴资金达47.25万元。2016年完成项目落实到贫困村22个,完成新造林9270.6亩,争取财政补贴资金200.68万元,解决林区生产便道14公里,争取财政补贴资金112万元。 据悉,兴文县2016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2.6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纯收入达1652元。 陈文权 刘静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