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稻渔共育”打造生态种养新模式

来源:川南网 作者:冯岚 吴先同 发表时间:2018-06-21 11:44
    一块田里,几份收入,这曾经是不少农民的梦想,单纯种植水稻收入低投入大,如果能有更多的增收方式,土地也就有了更大的价值。目前合江县正大力推广“稻渔共育”生态种养新模式,帮助农民致富,逐渐将增收的期待变成现实。

    这几天,望龙镇永定村的稻渔共育基地迎来了不少垂钓的游客,20元钱一公斤的白水鱼受到了大家欢迎。

    游客李科说:“这个鱼比较好吃,这里的鱼没有喂过饲料,是稻田养鱼。”

    永定村村民王治全在基地里承包了两百多亩土地,现在游客垂钓的鱼都是去年11月份投放到田里的,现在水稻还没有成熟,他已经逐渐有了收入。

    王治全告诉笔者,在承包的土地里,今年他将有两份收入,一个是地里产的水稻,还有一个就是稻田里养的鱼。今年的增收得益于在合江县农业局帮助下尝试的“稻渔共育”模式。

    “稻渔共育”模式本质就是“种养结合”。水稻插秧20多天后,将鱼、龙虾、螃蟹等放进稻田进行养殖,因为稻田里有了这些生物,就不能再施用化肥、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只能用物理方法。鱼类在生长过程中最喜欢吃水中浮萍、浮游生物、虫卵和杂草,它们在禾苗间来回穿梭,不仅能给水稻除虫、松土,其排泄物还能起到肥田作用。这种模式颠覆了以前“稻田只能种大米,鱼虾只能进水池”的传统种养模式,不仅让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更能使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收入。目前,这种模式正在全县推广。

    “稻渔共育”让农作物与水产品共生共养,使水稻真正远离化肥与农药。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的优势也给从事农业的人们吃下了“定心丸”。

    王治全说:“传统种谷子模式,根本就不够工资和成本,现在新型模式稻田养鱼,增加了鱼的收入。”

    和王治全一样,黄成文也在尝试“稻渔共育”模式,在他承包的田里,水稻、鱼、蛙和谐共生,自从发展养殖以后,就没打过一次农药,所用的肥料全部是有机肥,放养在田里的鱼和青蛙,也不愁销路。

    黄成文说,秋收时,在“稻渔共育”生态链“庇护”下种出的稻米,品质会更好,今年这些新来的“小生物”也将给他带来近十万元的增收。

    黄成文说:“去年的纯收入在15万到16万之间,但今年扩大规模之后,加上稻蛙鱼共育,今年预计大约在25至26万左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准这个机遇,回到家乡选择农业,“稻渔共育”的新模式也无疑给土地的长效升值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保障。在农业发展中,既算好经济账,更算好生态账,“稻渔共育”在创造更高价值的同时,更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必将为土地带来新的生机。   

    冯岚 吴先同 杜明珉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