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网4月2日讯(马俊杰)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而今天是第九届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儿童患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理解的群体,是个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了解和关心自闭症患者,近日,川南网对西南医科大学精神科主任刘可智进行了采访,他在接受采访中讲解了自闭症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方案,以便让人们能够准确的分辨出自闭症患者,从而关心关注他们。 刘可智表示,自闭症的识别率和诊断率都不高,但是患病率较高,具体数据还没有大范围的调查。从临床中,还是经常会看到。 自闭症患者主要有三个症状:第一个是没有交往,一般三岁以内就开始发病,那个时候由于不会说话,表现在妈妈抱着的时候,身体总会往外倾,不会和母亲有亲密的动作,在他与人接触的时候,目光很直,对视的时候,目光会马上转移到其他地方,不会有基本的眼神交流,连最基本的人际交往他不会。所以说他是孤独的,不会有外界,在社会中没有有交往和交流。 第二个就是语言发育障碍。类似于呆傻,小时候不容易分辨出来,他们不能学习,没有语言交流。但是很容易辨别的一点是,他不会用你我他等代词,同时也分不清这些代词,甚至17、8岁了也不能用。 第三个就是刻板。喜欢具有某种代表性的某种东西,不一定是玩具,比如喜欢红色,所有的任何的红色的都会喜欢,喜欢圆形的,所有圆形的都喜欢;还有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能够很长时间的迷恋;甚至他们被割伤了也不知道痛,也不会去找爸爸妈妈帮助包扎等。 自闭症又名孤独症,孤独症在精神科类似于一种精神疾病的癌症。对生命来讲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对社会来说,工作、成家等都做不到。 据了解,就现在的医疗科技水平来说,自闭症(孤独症)是不能痊愈的,既然不能痊愈那究竟有没有治疗的必要呢? 针对这个问题,刘可智表示,患者有治疗的必要,而且非常必要。自闭症没有单一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逐渐被广泛认可。其中训练教育是首选的方法,然后辅助以同样重要的药物治疗。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语言落后,只要进行语言训练即可,其实语言的发育与运动和认知等其他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训练方法也应综合兼顾。他们在通过长期训练治疗后,效果好的,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 还有就是,在现在的临床中,人们比较关注一种高功能孤独症,就是所谓的白痴天才,他们在某一方面十分突出,但是其他方面却一塌糊涂,也就是在某一方面的刻板,这部分人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治疗。 在采访过程中,刘可智还表示,除了患者需要关心、关爱,同时,患者家属更是要关注,他们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是尤其的沉重。 那对于患者的亲人应该如何耐心地对待孤独症患者?刘可智说,首先要评估孤独症患者缺陷在哪些地方,要与患者耐心、长期的进行沟通。如今有许多针对自闭症患者的训练机构,患者在接受训练治疗的同时,患者家属也要学会训练方法,在以后的生活成长过程中,一定要长期的坚持训练治疗患者。 自闭症儿童能够早期得到训练治疗,效果更好,那怎样才能更早地识别孩子是否是自闭症患者呢? 刘可智表示,对于自闭症,家长一般在孩子三岁之内就可以观察出来,他们往往表现为: 1.在上幼儿园时,不说话,不交流。 2.语言发育较晚,一般正常的孩子在周岁的时候就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自闭症儿童到了周岁都还不会叫爸爸妈妈等简单的语言。 3. 孩子过于安静,过于“乖”,半天都在“专注”玩一件东西,不哭不闹。 4.孩子的玩具会固定放一个地方,父母都不能动,不然就会哭闹。 5.孩子与父母没有亲情,没有交流,表情不丰富,眼神很直,不能对视等,怪异的表现等。 若是有这些情况,家长就要警惕了,应该尽快将孩子送到到儿保或者心理中心进行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