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正式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医教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今年9月有望迎来首批师生入驻;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工程累计总投资近6亿元,二期工程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门急诊大楼即将开诊;本月底,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第二住院大楼正式开诊…… 我市提出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的战略定位,其中医疗和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支撑,泸州要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医教中心,凸显在成渝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最近,泸州有关医疗健康、教育科研的利好消息不断,医教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美丽酒城 区域医疗中心 泸州已做好准备 每天,成百上千的患者从川滇黔渝结合部的赤水、昭通、永川等地区慕名来到泸州,找知名专家诊治疾病。排队挂号、过道住院,尽管目前的条件有限,但丝毫不影响患者们对这座城市医疗技术的信任。
整合医疗资源,方便和服务患者就医,无论是四川医科大学的几所附属医院,还是我市卫生计生系统,一直努力改善硬件设施,提升医疗水平。最近,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投资1.9亿元的新门急诊综合大楼内,一片繁忙,这是为不久后的开诊做准备。新门急诊大楼投用后,日门诊量能容纳6000-8000人次,急诊量300-500人次,10间一流的急诊手术室,将让更多患者完成日间手术。同样的好消息,来自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建筑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第二住院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包括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体检中心、健身中心、普通及VIP病房、学术会议中心、职工食堂、营养餐厅等。第二住院大楼病区设有单人、双人、3人间等多档次病房,内设有网络、电视、独立卫生间和洗浴设施,让病人在住院的同时感受家庭般的温暖。 我们再来看看备受关注的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建设吧。昨日,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已累计完成投资近6亿元,医疗区营养食堂、锅炉房、后勤管理用房、制氧中心等辅助用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医疗区主体工程完成负一层和地面一层的土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地面二层顶部的模板搭建和钢筋制作安装,二期工程立项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我们期待2017年底一期工程的1000张床位投入使用。
这只是我市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一个缩影。不久前,市卫计委下发了建立健全泸州市区域医疗中心的通知,通过区域医疗中心的建立,推动我市医疗资源、医疗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省市级医疗机构及区县内领头医院在整个分级诊疗过程中的技术引领作用。我市建立“1337”诊疗网络体系,即“一个标准、三个层次、三级网络、七个片区”。严格按照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和编制的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按照区域和功能定位,划分为“川南区域医疗中心、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区域医疗中心”3个层次;按区域全市共划分为七大区域医疗中心。
根据规划,川南区域医疗中心以四川医科大学三家附属医院、西南康健中心等省级综合、专科医院作为我市区域内“川南区域医疗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重点解决区域内医疗机构无法处理的疑难危重疾病,同时将医疗技术辐射川南市州及周边省份。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医院、市计划生育指导所等市级医疗机构为主,重点解决市内疑难危重疾病,同时将医疗技术辐射全市各区县。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则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解决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首诊在基层的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 市卫计委主任任英称,省卫计委将“西南医疗康健中心”纳入全省医疗卫生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区域医疗卫生规划,支持创建为全省“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民生工程建设示范区”和“公立医院改革试验区”,建立四川省整形创伤外科中心等三个全省性医疗中心和川南心脑血管诊疗中心等三个区域性医疗中心。我市将依托“西南医疗康健城”高端平台建成6个全省性或区域性诊疗中心;提升和打造6家三甲医院;健全6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为载体,将泸州打造成为集高端医疗、养老、医药产业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链,形成洼地效应,辐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内3000多万群众,努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
一区三基地 教育中心尽早建成 4月2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函》,正式批准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系多科性本科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 泸州医学院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该校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坚持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与研究型大学差异化发展,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医科大学,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坚持政产学研结合,为创新驱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不断追求大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同时,强化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科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与四川医科大学紧邻的泸州医教园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医教园区是我市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园区内,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泸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医教园区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是全省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进驻高等、中等院校10个以上,拥有在读大中专学生8万名以上。预计今年9月,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泸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将率先入驻。其中泸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占地150亩,能同时保证1200人实训。“医教园区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和辐射力,将大大提升泸州教育乃至四川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从现阶段泸州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来看,连续几年在全省市州目标考核评估中均在前三甲,我们的教育综合实力处于四川教育前三强的位置。近两年来,除了国家、省级的财政投入外,我市也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使城区大班额、医教园区新学校的搬迁、薄弱学校改造、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在川滇黔渝结合部,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和优势,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争取早日建成区域教育中心。”不久前,市教育局局长刘涛如是说。
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教育中心,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改革举措,我市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开展一系列教育的综合改革实验。其中包括1项国家级改革实验项目,即国家级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估改革实验;两项省级重点试点项目,即市域内中小学幼儿园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高职一体化改革试点。当前,我市教育部门已经把高考制度和中考制度改革、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改革、市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现代化路径探究等6项改革实验全面分解,落实到人。 刘涛表示,我市教育工作将围绕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市域内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基地、以教科城建设为依托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改革实践基地和川滇黔渝结合部优质教育基地)目标,抢抓机遇,探索创新,努力促进改革深化、发展提速,全面推提高教学质量。将立足构建“改革引领方向、竞争促进发展、管理注重公平、活动催生特色、文化润育品质”的泸州教育发展新常态,突出抓好安全稳定、改革创新、教师教育校本研修、立德树人诚信教育、三开减负三开放、教育信息化、教育民生工程、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文化及特色工作、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等十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形成安全、稳定、廉洁、高质量的教育生态,树立泸州教育的良好形象,更为泸州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记者 周丽\文 曹卫兵\图 原标题:泸州:医教中心落成 酒城更宜居宜业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