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网讯(许亚琴 马俊杰)近日,在第五届环卫工人节之后,小编通过泸州市城市管理局介绍,并整理了在“十二五”期间泸州环卫事业的各种变化变化,在泸州这座各种“荣耀”集于一身的城市,环卫工作是泸州走向“荣耀光环”的桥梁。 5年来,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环卫作业机构精简合并,减少了管理层级;“多把扫把并一把”,改变了清扫保洁多头管理现象;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变革,引领我们走进更加科学的垃圾处置时代…… 5年来,泸州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顺利通过第五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4中国最干净城市榜”泸州市名列第八、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市唯一入选城市…… 泸州市环卫事业突飞猛进的背后,是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及环卫工作者。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闪耀着他们的自豪与荣光。 改革自上而下 理顺环卫体制 “十二五”以来,泸州环卫事业高速发展,得益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理顺管理体制,让环卫事业甩掉包袱轻松上阵。 按照“该统的统到位,该放的放彻底”的原则,泸州大力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至2012年,清扫保洁事权全部下放到各区。至此,“市上定标准,区县抓落实”的环卫管理模式基本确定。精简合并市环卫一、二、三所,进一步减少了管理层级,提升了管理效能。在江阳区试点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为环卫作业市场化积累经验。 紧接着,在主城区实行“多把扫帚并一把”,从2013年9月起,将其他部门负责的城市小游园道路、过境公路、绿地保洁工作移交三区统一负责,实行一家保洁,改变了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现象,取得了积极成效。 “十二五”期间,泸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环境卫生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垃圾收运中转站、区域垃圾填埋场等环卫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在全市129个乡镇(街道)、1345个行政村建立了环卫保洁机构,落实了保洁人员,初步建立了“户集、村收、镇(乡)转运、市(县)处理”体系,泸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通过今年国家十部委验收。 加大环卫投入 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悄然变革 “16年前,我进入环卫战线开洒水车,那时,整个主城区就只有两台洒水车一台扫地机”,洒水车驾驶员李德君告诉记者,如今,仅江阳主城区清扫降尘的车辆就几十台,机械化作业率已经大大提升,不仅减轻了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环卫事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环卫事业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市、区(县)两级环卫经费财政拨款达37259万元,为环卫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场垃圾收运系统的变革正在我市悄然展开。26日,占地30亩、日处理垃圾量600吨的城南垃圾压缩中转站投入试运行。城南垃圾压缩中转站采用先进的数字压缩技术,垃圾在中转站经过压缩工艺处理后,原本蓬松的垃圾变成薄薄的“压缩垃圾块”,每辆垃圾清运车转运能力从3—5吨提高到15吨,大大提高了转运效率。 今年年底,总投资约8.2亿的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将投入运行。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后,每天将可焚烧城乡居民生活垃圾1000吨,二期处理能力将提升到1500吨,将改变一直以来我市以卫生填埋技术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实现生活垃圾的合理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控制城市污染水平,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届时,泸州市垃圾处理方式将更新换代,实现质的飞跃,向着更加环保科学的处理方式迈进。 精细管理 环卫作业水平不断提升 一个城市整不整洁、干不干净,关键是看清扫保洁到不到位。很多老百姓都自豪地称赞,泸州比很多大城市都要干净,这是不争的事实。 泸州市清扫保洁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清扫保洁作业上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定人员、定时间、定区域、定质量、定奖罚清扫保洁“五定”责任制。城区街面一日两大扫,全天巡回保洁,增加机械车辆巡回作业频次,做到了“七无五净”。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也在逐年增加。为了确保繁忙的垃圾清运车辆安全运行,我市在全省环卫行业中率先使用GPS监控调度环卫作业车辆,实现了垃圾车、污水车、清掏车等环卫车辆全天24小时动态监控调度。同时,加大了环卫作业车辆升级换代力度,实施环卫车辆燃油改CNG工程,此项工作在全川环卫行业中首开先河,至今尚走在全市运用清洁能源行业的前列。 近年来,泰安垃圾处理场担负着我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和无害化处理任务,年处理生活垃圾约30万吨。市环卫所探索“边处理、边覆盖、边绿化”的工作方式,将垃圾处理场打造为绿草如茵、翠树环抱、鸟语花香的川南首个花园式垃圾填埋处理场。 “十二五”以来,泸州市加快了城区公厕配套建设和升级改造。五年时间,全市新建、改造公厕118座,新增移动式公厕17座,对 145座公厕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后的公厕其内部设施配备了空调,新增了洗手台、烘手器、残疾人蹲位、小便池等设施。在升级改造设施的同时,不断提高公厕服务管理水平,直管公厕均落实人员24小时保洁值守,为市民提供了更好、更整洁、美观的如厕环境。 关爱环卫工人 “娘家人”在行动 “买了保险,涨了工资,过年过节还有领导来慰问”,说起近年来环卫工人待遇的变化,龙马潭区红星街道环卫工人王正群连连称道。王正群说像她这样的4050人员,很难找工作,自从3年前她进入环卫战线后,工作收入稳定,社会对环卫工人也越来越尊重,自己很满意。 一直以来,泸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高环卫工人待遇,积极保障环卫工人各项合法权益。目前,环卫工人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险参保率均达100%。在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发放数额不等的延时工资,环卫工人工资收入连续3年递增15%,今年环卫工人人均月工资达1620元,比2011年的860元提高760元,五年间累计翻了一番。 近年来,环卫工人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各类环卫车辆达367辆,机械化率从2011年的不足25%大幅提高到85%。作业机具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环卫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环卫工人劳动强度。 听民意解民忧 便民举措服务民生 环卫事业,更多的是服务民生。一直以来,泸州市环卫部门工作中始终坚持倾听民意,服务民生,为民解忧。 由于垃圾清运工作的特殊性,泸州市垃圾清运大多时候选择在夜间进行,但有的垃圾收集点距离居民区较近,少数居民反映垃圾清运的声响打扰了睡眠。为此,环卫部门立即调整优化垃圾清运时间,科学合理制定清运路线,努力减少凌晨3点—6点时间段清运过程中车辆、操作作业噪音扰民现象,倾听垃圾收集点和行车路线周边民众意见,不断调整垃圾收运时间及频次。 从2013年11月10日起,城区112座公厕全部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并落实人员24小保洁值守。对滨江路沿线8座公厕投放卷纸,市民可免费使用,特别方便了来到滨江路游玩、锻炼身体的游客和市民。 怎样让市民能在内急的时候找到最近的厕所方便?我市环卫部门也进行了探索。近年来,我市环卫部门建立了环卫数据库,将主城区所有环卫设施全部录入泸州环卫设施地图标注系统,市民只需在手机中输入关键词“泸州公厕数据”,就可轻松找到最近公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