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交汇的泸州,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已成为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2012年底,泸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1.0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0.97万人,在川南率先建成“双百”大城市。 ◎2013年底,泸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9.3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7.99万人,成为四川除成都外三个“双百”大城市之一。 ◎2014年底,泸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3.1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11.59万人。 三组数据显示,泸州已然开启大城时代。 事实上,酒城步入大城行列,增强泸州底气的不止是迅速扩张的城市规模。做优做强医教、产城融合互动和重点项目快节奏推进,同样是彰显酒城实力的筹码。 这些,支撑着加快建成区域中心的泸州步伐节奏铿锵。 泸州做优医教,服务四省市结合部5000万群众 城市不断变大,做优功能品质,成为泸州加快建成区域中心的内涵。 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拥有以四川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全国、全省知名医疗机构,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居全省第二。 泸州大剧院成为集演出、制作、社会公益于一体,面向全市大众开放的文化艺术场所。 当前,为市民提供集医疗、康复、养老等高品质服务为一体的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加快建设,囊括市内所有大中院校、综合实践基地的“教育旗舰”泸州医教园区顺势推进。 这一医一教,均选在泸州城西和城北组团最好的地段。建成后,泸州教育、医疗两大领域的优质资源实现一次聚集和更新,形成对川南、黔北、滇东、渝西等周边地区5000多万群众的医疗和教育服务辐射能力。 这些年,泸州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建成中国酒城大剧院、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泸州还全力推进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增强城市集聚力。 发展不止步。大城泸州如何向“双两百”大城市迈进?坐拥长沱两江优势的“两江新城”应运而生。 “两江新城”即沱江新城和长江生态湿地新城。以再建一个拥有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的“新泸州”为指南,“两江新城”将作为泸州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新门户,增强泸州在区域中心的辐射能力。 泸州产城互动,筑就区域中心根基 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的城也是“空城”。走产城互动之路的泸州,用实力讲述酒城明天。 围绕产城互动,泸州在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长开区、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三大产业园区。 泸酒产业经过市场调整,重点发展优质白酒,抢先占领市场。 在这三大园区,泸州布局八大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各占一半。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泸州精准发力产业,筑牢区域中心城市根基。 酒业、机械、能源和化工是泸州传统四大产业。立足于做优传统产业,泸州在保持酒业领先发展、率先发展的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调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坚持巩固优势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的泸州,还培育发展现代医药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智慧城市产业“四新”产业,以顶层产业规划为引领,力促项目落地,打造泸州工业经济“升级版”。 2014年和2015年,分别是泸州市确定的“产业发展突破年”和“产业转型发展年”。 两个年头均围绕产业“打转转”,不同的是一年求“突破”,一年谋“转型”,最终目标是在产业集聚下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把泸州建成长江经济带工业强市。 目前,泸州三大园区入驻企业136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5家,占全市71%,解决就业16万人。 泸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三大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并全部建设成为“千亿园区”,综合性收入突破3500亿元,解决就业35万人以上,为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重点项目 丰富泸州城市内涵 今年,全市首个全业态体验式购物中心——泸州华润万象汇投用;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新厂区建成投产;我省唯一临港保税物流中心——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国家验收…… 顺势推进,全市340个重点项目1至10月完成投资87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完成1223.7亿元,增长23.7%,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泸州速度从哪里来? 泸州创新快速建设机制,重要一条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口负责重点项目。除书记、市长外,市委常委按照区域、政府副市长按照分管领域、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负责人按照各自职能分别联系并负责相应重点项目,把全市340个重点项目全部“钉”到每个人头上,“一个萝卜一个坑。” 另外,从市委常委到区县政府和市级部门负责人,再到部门一般干部,总共四个层级“六名干部”,一层盯一层,每一层都是第一责任人。 如此一来,每个重点项目至少“绑”了六双各级干部的手,层层负责,书记、市长盯着分管常委和副市长,常委和副市长盯着部门和区县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之下还有基层干部。既有管条的,也有管块的,条块结合,构成一张网。 “六双手”之外,泸州又建立八项制度,以推进投资暨重点项目进程。 项目督查问责制、疑难项目跟踪攻关制、项目月报制、项目谋划创意储备制、部门引进项目责任制、省重点项目市领导约谈制、重点项目要素优先保障制和项目建设业主激励制等机制…… 八项制度一条心,都是为了推动各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每个重点项目一经启动,泸州就为其画出一张详细的时间表,每个季度完成到什么进度,都有详细规定。 记者 罗森波 牟科 刘林 原标题:加快建成区域中心 泸州开启大城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