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科技新区刚刚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又被称为“共同沟”,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我市地下管廊建设在全省起步早、建设领先。自2014年年底成为全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以来,目前全市已建成5条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达10.2公里,建设里程居全省首位。 今年1月10日,住建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与市政府签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我市将肩负起为全国百万级别人口城市地面告别乱拉乱设、马路不再频繁“开膛破肚”而探路的使命。 管廊建成 可管住十八路“诸侯” 在东环线重滩大桥附近,南岸科技新区初具雏形。在新区主路的地下,有一条全长3900米的“工”字形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为这片热土未来的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沿南岸科技新区向东,新修的车道边,隔200米左右就能看到一长方形水泥台,它们是连接着地上与地下的通道,也是管廊的通风口。 顺着通道下行,就进入如客厅般宽敞、长得一眼望不到头的管廊内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市政二所副所长李鸣介绍,整个管廊高4.3米、宽3.1米,未来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7大类18种不同的管线将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塑料管道内,在管廊的墙壁上有序摆放、互不干扰,管道周边有排水沟和集水井,墙上安装有监控设备。“由于空间宽敞、通风良好,技术人员在里面日常维护和紧急维修时,几乎不会有沉闷感。”李鸣说。 综合管廊使用单位之一、国网自贡供电公司检修公司配电运检室副主任郑涛对此深有感触。郑涛说,过去电缆管线一直埋在地下,抢修时需挖地、修理、回填等工序,耗时长、耗资多,且往往面临因抢修给广大居民和企业带来不便、甚至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将管道置入综合管廊,省去挖地、回填工序,省钱、省时、省力。 对城市来说,综合管廊避免了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的问题,消除了“拉链路”现象。此外,还能有效消除通信、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蜘蛛网’及地面上电线杆、高压塔林立,路面、人行道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密布等现象,从而极大地改善城市环境。 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副局长廖春元介绍说,管廊本身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00年,可满足长期使用需求。2010年我市首条地下综合管廊投运至今,所有敷设综合管廊的城市道路再未出现因管线建设维护而挖开路面的问题。 天价成本 借力民间资本是出路 摆在廖春元办公桌上的,有两组数字:根据2014年管线普查,市区并行管线长度约870公里;而全市计划投资兴建的综合管廊长约50公里,仅占总长度的5.7%。 “从理论上说,现有地下管线都应纳入综合管廊,但这开销是个天文数字。” 廖春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米综合管廊造价约3万元,若全市管线改建则需直接投资超过260亿元。 廖春元坦言,目前,我市已建的综合管廊投资已超过3亿元,全部由财政买单。财政资金有限,建设所需投资从哪儿来,是综合管廊建设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利好消息于今年1月传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提出,住建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将依据自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根据各条管廊的位置、断面、入廊管线等,协助自贡确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融资模式。住建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在自贡未来的地下管廊建设中,将优先考虑引入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 廖春元告诉记者,近年来,也有数家企业主动接洽,表示出投资地下综合管廊的强烈兴趣,但由于相关收费制度尚不完善、尚未有采用PPP模式的案例等原因,众多民间资本仍在观望。但他相信,在住建部与我市的深度合作下,借力民间资本实现打通城市“经络”的梦不会遥远。 共同运营 可降低管廊维护成本 对于建好的地下综合管廊而言,面临的还有运营维护费用的问题。在投入了巨额的前期建设资金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主体,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长期为维护持续买单,那么,比较合理的方式便是由入廊单位分摊成本,缴纳一定数额的使用费。 国务院相关文件明确,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必须入廊;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尽管我市地下管廊尚未实施市场化建设管理模式,目前暂未向使用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但因为入廊费用总和要远高于自己开挖的一次性成本,在我市已投用的地下综合管廊中,虽然入廊单位已有自来水、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10余家,仍有部分管线单位没有入廊。 效仿先进地区的经验,我市将现有综合管廊交由两家国资背景公司——高新区投资公司、自贡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在此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运营管理办法、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和监督机制。 廖春元表示,住建部门正在和入廊管线单位沟通,未来或与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资运营地下综合管廊。使用单位将获得综合管廊部分股权并参与分红,从而有效降低日常运营费支出。 先易后难 “共同沟”建设砥砺前行 一幅总体规划图,展示出自贡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未来——6个重点区域,城市新区、旧城区各占一半,但具体到建设长度上却差异明显。 “老城区道路资源紧张、建设难度大,因此短期内绝大部分综合管廊都将建在新区。” 廖春元说,老城区建地下管廊最好结合道路扩建、重建等旧城改造工程,若单纯为建设管廊特意开挖路面,可能会造成另一种扰民。在资金有限的背景下,综合管廊建设并不宜“均匀发力”,新区先行、先易后难更符合实际。 廖春元表示,尽管困难重重,老城区共同沟的建设也非常有必要。目前已有相关技术可将地下综合管廊仓体建设方式从现浇变为预制,这意味着地面开挖宽度可从10米减少到7米左右,以四车道为例可从完全占道变为留出一车道通行,耗时可节省三分之一。这在旧城区建设中将极为有效,自贡也将逐步推行该技术“利器”。 记者 周嘉 原标题:打通看不见的城市“经络”——自贡探索地下管廊建设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