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投资22.6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 “智慧课堂”走进山区学校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泸州城乡教育均衡并非仅仅在城市范围内分区域推进,而是扩展到了全泸州的所有城乡学校。教育均衡的音符,正在从城市跃动到农村,成为泸州这座历史悠久的现代都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动。 或是隔着屏幕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发音,或是在英语老师的带领下大声朗读、或是在美术老师的讲解下勾勒一笔一划……今年春期以来,信息化教学开始在纳溪推行。虽然棉花坡大溪村小是个只有70多名学生的完小,但通过安装在教室里的电子屏幕,村小的孩子们与城区孩子便可以同上一节课,并与上课老师进行互动。 2015年以来,纳溪区开始在山区学校推行信息化教学,通过依托“三通两平台”,整合各种教育信息化资源,大幅提升山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山区中小学及教学点宽带网络“校校通”进程,通过“结对、定点”等方式,大力发展“网校”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三个课堂”的作用,促进山区学校真正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对于这项举措,纳溪区教育局局长杨文政曾表示,系统建成后,村小“开足、开齐、开好”课程有了保障,学校的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与中心校的学生同一老师、同一课堂,同一进度,城乡孩子终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教育公平可以得到真正体现。 纳溪的做法,在泸州迅速复制开来。目前,泸州正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大投入基础设施,搭建新型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17年年底,将“三个课堂”连接到贫困山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加速优质教育资源向山区学校的覆盖力度。特别是今年,在全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同时,结合泸州“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方案,制定了统一整合各类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泸州智慧教育云平台。 数据显示,近五年,泸州累计投入资金22.6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硬件条件整体上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把山区教育加快发展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重中之重,建立并落实教育设施设备向山区学校重点倾斜的机制,通过“改薄”等系列工程,大力推进山区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区域素质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彰显 泸州教育更要“争当一流” 从2010年开始,一项破除沉疴的教育改革大计在泸州实施。“三开减负三开放”、“两增两减一提高”等推进素质教育的16项改革措施,在泸州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学校推行。为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改革,从理念到行动,多维度、多层面推动泸州教育迈上素质教育新台阶。
经过几年实践,2014年,泸州实验教学“三开”工作经验正式在四川省全省范围内推广;2015年,泸州又申报成为四川省继成都市之后的第二个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使得泸州 综 合 改 革 更 显 底 气 。2015 年,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交流研讨会在泸州召开,推广他们的经验。如今,以“两增两减一提高”为核心要义的新课堂在全市近400所中小学得到进一步实践与深入探索,区域素质教育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彰显。 泸州是西部内陆城市,在四川教育的版图上,素来有“北有成绵,南有泸州”的说法。今年5月,泸州被确定为成渝城市群除成渝外的唯一“双两百”城市,按照目标,到2020年,泸州市城市人口将突破200 万,城市面积将达到200平方公里。 教育服务于城市发展大局,泸州已经走在前面。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泸州教育已经走在了全省市州教育的先进行列,与成都、绵阳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今天的泸州,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更有“追赶成绵、争当一流”的勇气和决心。泸州教育,正在向川滇黔渝教育高地的目标迈进。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徐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