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新安村依托蚕桑资源优势,确立蚕桑产业化经营思路,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蚕桑产业一跃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日前,笔者走进位于夕佳山镇新安村邦富农业现代蚕业示范基地看到,桑树正值生长旺季,片片桑叶迎风摇曳,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桑叶,整个基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新安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有蚕桑养殖基础。”江安县邦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戡表示,2016年3月,他组织本地13位村民成立合作社,决定以蚕桑为主栽桑养蚕,带领村民致富奔康。 通过几年的发展,村民逐渐尝到了甜头,邓秀书把土地流转出来,自己又在合作社上班,两份收入,让她切实感受到了蚕桑产业带来的实惠。 “加入合作社后,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王小兵为自己算了一笔账,他将自己的两亩土地流转出来,养蚕季节,每月代养两张桑蚕,有2000元左右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费每年700多元,园区管理60元一天,全年收入轻松破万。虽然忙碌,但越干越有劲。 合作社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吸纳了周边村民发展蚕桑产业,同时针对农户没经验、缺技术等问题,加强与农业龙头公司合作,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养殖场为农户开展种桑养蚕技术指导。 截止目前,在江安县邦富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分红的贫困户有30户,共计96人,解决全村就业20余户,辐射带动了周边5个村29户农户发展蚕桑产业。 肖戡表示,为保障农户收益,合作社与丝绸公司签订了保底加随行就市协议,同时以“工资+绩效+奖补”推广“代养”模式,降低养殖户风险,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促进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拓宽蚕农增收渠道。”肖戡介绍, 每年养完秋蚕,桑园就开始“休眠”到次年春蚕前,土地闲置近5个月。为了让蚕桑产业效益最大化,合作社现采用“桑菌模式”,在蚕桑实现收益的同时,利用桑枝作为培育培植有机食用菌的原料,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促进农户收入再提高。预计2023年桑园整体发展到一千亩,年产值达到八百万。 桑园利用最大化,除“桑菌模式”外,新安村正积极探索“多元种养结合”,即上半年栽桑养蚕,下半年种植青菜,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新安村党支部书记黄如林表示,下一步村支部将牵头结合江安县邦富农业专业专合社打造“种养”样板,让群众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文/图:钟宛 王思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