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网11月12日讯(丁一)11月11日,泸县创建中国曲艺之乡迎来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专家组的现场考评。此次考评,专家组重点对百和莲枪进行了现场观摩,随后于当晚观看了泸县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汇报演出。当晚的汇报演出,充分展示了泸县当地的各种曲艺形式,赢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本次中国曲艺家协会专家组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小平,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李蓉,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编剧陈亦兵等组成。泸州市文联主席虞潜,泸州市文体广新局副局长兰自力陪同考评。 百和莲枪表演 【新闻背景】 泸县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文化部命名的“中国龙文化之乡”、“龙舞之乡”。泸县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保护项目60余项,其中以国家级非遗雨坛彩龙为代表的龙舞,更是享誉海内外。近年来,泸县近百支农民演艺团队,3000多名演员走遍川、滇、黔、渝,唱红大西南,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泸县农民演艺网”创建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泸县成为四川省“首批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培育县”。
在泸县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和庞大的演艺阵容中,历来不乏典型的曲艺表演形式,特别是石桥镇的唢呐、毗卢镇的二胡、云锦镇的金钱板、百和镇的莲枪更是十分盛行,以此为基础,去年,泸县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县”殊荣,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曲艺之乡”。为扩大泸县曲艺的知名度,今年,泸县更是响亮地提出了争创“中国曲艺之乡”的战略目标。
【延伸阅读】 百和莲枪 泸县百和镇位于泸县东部,解放前,境内主要依靠一条直通重庆朱沱的大路与外界沟通,往来于此的肩挑小商小贩多在此歇脚。由于地处穷乡僻壤,资源匮乏,经济落后,退敌贫瘠,人烟稀少,境内人口多为湖广移民。康熙初年,清政府颁布《督垦荒地劝惩则例》规定可以外省、外地招民开荒,于是三江、湖广移民多来此落户。但多为穷困潦倒、沿路逃荒的荒民定居于此,有“十户九讨”直说。艰难的生活历程和生存状况,成为百和莲枪产生的独特生态环境。 百和莲枪已成为当地学校大课间的固定节目 百合莲枪属于自娱式民间舞蹈艺术,源于叫花子乞讨,其主要道具莲枪也由叫花子的打狗棒演化而成。泸县自古以农耕为主,百和镇由于特殊的地理未知,土地贫瘠,少为人住,游走乞讨者聚于此。为了生机和乞讨效果,将随身携带的打狗棒于两端挂铜钱以演化为莲枪,并配以唱腔、唱词和自编的滑稽舞姿,且击且唱且说,形成了莲枪的基本雏形,并开始在百和镇及周边地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