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宝印社|展讯】诗意福宝——龚仁军中国画作品展(2)

来源:川南网 作者:百说 发表时间:2017-04-10 09:28

    诗意福宝

    蜀南福宝古镇,川黔渝交汇之地也。山色空明,民风淳厚,闲适恬淡,常为画家所喜。

    福宝古镇闲适,人情味浓。山野乡里,多淳朴,好客热情。卢挚《沉醉东风• 闲居》云:“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  柳清风睡煞。”此地古风犹然也。写生其中,可随意穿梭小巷,画画于院落,茶水已备至矣。

    古镇地处偏远,昔之繁华不再,唯特色建筑独存焉。从回龙桥至火神庙,依山而建,势若腾龙摆尾,奇趣可读、可品、可画。屋宇鳞次栉比,多吊脚,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内有三宫八庙,格局基本完好。惜字亭,亦称字库,昔弃字纸之所也,始建于乾隆十五年,有平台可据,左右覆荫,凉风徐徐,且游人稀疏,可从容而画。小街皆青石板铺就,石阶起起落落,蜿蜒而去,有古朴、清幽之味。遇雨,可撑一油纸伞,漫步悠长之雨巷,诗意顿生。

    木姜油、火苕、冬笋,为福宝古镇美食之三绝,味美异常,为人所称道。古镇常寂廖,游客了了,唯春节喧嚣不已,车水马龙,食客纷至,尤以重庆人为最。荤豆花久负盛名,杂以各色调味,味美、暖和、快捷。写生之余,酌酒一杯,人生几何?然,余犹记古镇熊兄其东之绝活,名曰“四星望月”,未尝之久矣。

    蜀南春节前后,多雨,写生于此,甚苦。有两三檐下可躲,其余则泥泞不堪,无可落脚者。秋,则热不可遏,阳光炽烈,照于纸上,眼几不可睁。山蚊猛烈,扰人不堪。丙申九月,余写生镇之溪东,汗如雨下,然画渐如佳境。旁有农家劳作田野,或曰:“好大太阳,画画好辛苦!”余笑曰:“彼此彼此。”人知其苦,焉知其乐也?且欲有收获,凡事皆有付出。塘边林下写生,道可容一人、一案,转身稍疏忽,则跌落于塘,局促如此。景杂,余略作思考,以块面为主,线条穿插其间,水墨互破,画面浓浓淡淡、虚虚实实,氤氲之所顿生,能获一张满意之作,虽苦亦情愿。

    余喜画民居,观其景,察其情,尤重其内心之阳光。多以表现主义手法,略带装饰之趣,抒写胸中之意,以达清新雅致、浑厚华滋之味。余写生福宝古镇数载,每有所获,乐此不疲。丙申九月,与福宝印社向兄运华、运成缘聚福宝。向氏兄弟,福宝古镇人也,爱其故土,欲宣传其家乡之美,故约成此展。今拾线描、写生、创作稿40余帧,以示大家批评指正。

    斯为序。

                                                                   龚仁军
                                                             2017年2月28日


———————————————————————————————


一抹阳光温暖生长
—— 龚仁军先生的水墨山水

    “画以游奇,巴蜀山水当为天下最奇”。四川的自然风貌拥有独特的气质,她既有类似北方山水的深邃奇崛、雄厚壮阔,又有类似南方的温润清秀、平淡天真,因此这里的艺术风格往往南北兼容,雄秀兼备,其雄奇又不同于北方的刚直,多了份灵动变幻、多了份水墨氤氲。其秀润也不同于江南的柔婉,多了份险峻深邃,多了份沉厚奇崛。正是这种独特性让四川成为不同于北派和南派山水的一种存在。这里的山水滋养了全国的艺术家,其中不乏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张大千、吴一峰等都在这变法成熟。然而谈到巴山蜀水,许多山水画家多在雄美、险峻、壮阔、深邃等方面做文章,只要略观近现代四川山水画坛便可见一斑。然而,陈子庄曾说过“蜀中山水奇险易得而淡远至难”,他的成功就在于可以不慕时风,将看似平常的川西乡村小景和民居描绘得如此动人,走出了一条淡远简逸的风格。

    而当代的四川山水画坛亦是如此,同样也有这么一位不与时同的画家,他的作品根植于那些原始、幽静,又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川西北羌寨、藏区、民居,其作品呈现出清新、温暖、简淡、明亮的特点,他就是画家龚仁军先生。

    龚仁军先生清楚地认识到:凡当代中国的山水画家,唯顺从传统者甚多,若想从传统中走出来,只有在水墨的表现上独辟溪径。有人说他创造了一种“阳光水墨”,他善用宿墨,这也许受到了浙派的部分影响。善用宿墨者,“浓”有纵横氤氲、浑厚华滋的效果,如黄宾虹;而“淡”,则有水渍清晰、水墨淋漓的效果,如当今浙派诸家。龚仁军先生即偏重于后者,但他的笔墨清淡之余不失醇厚,用墨之余渗有浅绛,这就与当今浙派诸家拉开了距离。他的用笔厚实、沉稳,甚有金石气,多短粗线条,更利于表现民居的古老、质朴。同时,他将赭、青、红、黄等浅绛色彩渗入淡宿墨中,与灰色调反衬融合,使他的宿墨清新、温暖、明亮,色相丰富变化,似闪烁着的色彩,弥漫着阳光的味道。

    有人说中国画难以表现光。确实,与油画相比,中国画对于光的捕捉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然而,在现当代中国画坛,也不乏善于用光者,龚仁军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们从的系列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表达光的方式在不断变化,早期他善于用晕染的光斑来表现光感,如《古老的歌谣》、《有阳光的日子》、《冬日暖阳》,近年来随着他在笔墨和水法上的锤炼,使他更钟情于水墨和色彩渗化融合中产生的自然效果。回望古今,那些善于笔墨者,皆善于用水,水与清透的墨彩和暖色调的淡彩碰撞、交融,生发出各种偶然的效果、丰富的层次与难以名状的变化,虚兮若实,实兮若虚,幻化无常、难以捉摸,物象在他笔下都融化在那一团水墨氤氲中。张大千曾说:“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龚仁军的作品正是如此,水墨氤氲间,像是气息云雾,又像是穿透空气的阳光,物象在阳光的温暖中生长繁衍,生生不息,如《阳光西羌》系列、《青林口》系列、《正午的阳光》等作品。

    在主题选择上,龚仁军先生亦多选取看似平常的景物,那些乡村小景和错落民居,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就连高原上的神秘藏区、羌寨,艰苦的气候环境,神圣的宗教仪式,在他笔下似乎都烟消云散。当今中国画坛画藏区、羌寨者众,然人物较多,山水较少,偶有为之,或略显生涩,或过于俗艳。因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传统文人笔墨相去甚远,高原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是与传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和文人文化格格不入的,体现在笔墨色彩上更是难以两全。然而龚仁军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

    历史上米襄阳评董北苑的山水“行笔草草,平淡天真”,谓世间独此一人。而后“平淡天真”即成为南宗山水的审美典范。根植于文人画传统和笔墨韵味的龚仁军山水画即是如此。他笔下以藏区、羌寨为主题的山水画,没有宏大叙事的辽阔豪迈,没有天荒地老的沧海桑田。那圣神的寺庙,飘动的经幡,华丽的藏楼,斑驳的羌碉,在他笔下像是任由画家摆布堆积着的线条与色块,就像一个孩子摆弄着他的积木一样,他发现了高原上的另一种美,那是一种更加简淡、纯净、质朴的美,一种平淡天真的美。

    龚仁军先生那些充盈着生活情怀和田园风光的作品,以清新淡雅、温暖浸人的风格在四川山水画坛独树一帜,它们丰富着巴蜀山水的精神与性灵。这些也正是画家不与时同,发出的最质朴的回归与诉求,深藏着他的本土文化认同和自觉审美情绪。同时,在面临当今业界对于中国画“笔墨创新”以及“现代性”解读方兴未艾之际,龚仁军先生的山水画真正做到了既立足本土文化又体现着现代转型。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龚仁军先生一直相信只有“胸中丘壑”,才能“笔底烟霞”,钟情于实地写生的他,踏遍了巴山蜀水的众多角落,去得最多、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羌寨、藏楼和古镇。文学出生的他,喜欢每到一个地方就用文字记录下他的足迹和感悟,这些正好与他的作品相映成趣。与纯粹的大山大水相比,他更关注于那些天地山水间充满人文情调和历史沧桑的民居。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斑驳的石板路,石桥下流淌的河水,厚重淳朴的民俗民风,勇敢乐观的少数民族……在那里画家是自由而快乐的,那里可以让他停下来、住下来、静下来,可以让他尽情地用画笔和文字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那是画家心中的桃花源。

    然而记录不是目的,他渴望表达的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世代相传,以“活化石”的身份演绎着古老民族在文明社会进程中的奋争、进步,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他在实地写生的基础上,用现代化的图式与语言来解构这些景物。“平面化”和“构成感”是他画面的重要元素,在他的《乡村咏叹调》系列和《G弦上的咏叹调》系列表达得尤为突出。他将原本处于不同水平面上的层叠房屋、或彼此遮掩的山峦拆分开来,一起铺陈在一个平面上,使得画面具有很强的构成形式和现代意味,极富视觉效果。但他并没有沉溺于其中,我们看到他近期的作品还在寻找实景写生与概念化构成间的更好契合点。我特别喜欢他的最近的一些写生创作作品,《飘动的经幡》系列、《古村彝歌》系列、《柏林沟》系列,用色更加鲜明,块面构成更加成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如何用多变的水墨和平面化的构成来驾驭那些如此生动鲜活的实景。

    回顾龚仁军先生多年的创作历程,从以《静静的岁月》为代表的用破笔散锋和点彩手法,创作的浓郁深邃画风;到后来以《有阳光的日子》、《冬日的暖阳》、《古老的歌谣》为代表的,以光斑、色斑和清淡水墨来表现阳光与物象;再到以《乡村咏叹调》和《G弦上的咏叹调》系列,侧重于现代化平面构成的玩味;而他近期的作品又是对传统笔墨和水法的回归,于是风格愈加清新简淡,真纯自然,洗尽铅华。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他,还在转变,还在成熟,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川省美协创作研究院研究员 叶 莹)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