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龙图腾这么独特?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形成又蕴含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性呢?让我们掀开历史尘埃,探寻龙的前世与今生吧。其实“龙”作为图腾也是从单一生物体的崇拜,到多种“灵物”复合体崇拜的过程。从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一个巫师墓中,人们发现了一条用蚌壳摆成的“龙”,考古学家们经过研究,这条“龙”应该是鳄鱼。鳄鱼是两栖动物,凶猛异常,狰狞恐怖,人们对它无比畏惧,氏族将它作为图腾加以崇拜。再来看看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雕龙制作精美,比例恰当,形象逼真,被誉“中华第一玉雕龙”,考古学家推断它的原型就是野猪。野猪擅长奔跑,獠牙锋利,有许多人类无法比拟之处,当时的氏族部落将野猪作为图腾。甘肃马家窑出土的陶器——蒜头壶,上面绘一条阔嘴长尾形状的动物,专家分析应该是大鲵,也就是娃娃鱼。当地先民觉得鱼能在水中自由流动,繁殖力强,特别耐饥耐寒,据说娃娃鱼能一年不进食而不死,把它作为“圣物”加以崇拜。山西省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它的原型应该是蛇,原始先民们在与大自然中发现蛇这种动物无足能行,蜕皮重生,居然能吃比自己身体还大的食物,感觉是一种“神兽”,把蛇作为他们氏族的图腾。浙江河姆渡出土的人面兽纹的玉琮,朴素刻画出人骑于虎背上的情景。老虎是百兽之王,无与伦比,氏族先民当然奉若神灵,虔诚崇拜,成为勾通天与地,人与神之间的灵物。所列举的这些考古遗物,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不同的区域内都有自己的图腾,而且也都是单一动物崇拜。这些图腾考古上把它们称为原始龙纹。 各氏族的祖先在中华广阔的大地上繁衍生息,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图腾。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氏族部落之间逐渐发生碰撞和交流,方式有和平交流,平等贸易,也有血腥的战争。比如:通过婚姻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与炎帝之间就是先通过残酷的战争,最后发展成部落联盟。黄帝与蚩尤部落就是完全的战争。在几千年的磨合中,各氏族发现,每个部落之间都有相互依存的东西,比如:南方的大米与北方的小麦;游牧民族的马匹与农耕民族的粮食等,而且战争也不能完全将对方彻底消灭,于是各民族相互取长补短,出现多次民族大融合。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汉族学习游牧族的典型;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就是以鲜卑族为代表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表现。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之间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的大趋势。 同时,人们也发现各个民族的图腾都有的独特优点和特异功能,于是将各氏族的图腾整合,龙作为多种动物的集合体渐渐形成了。在宋朝,龙的形象基本定型,讲究“三停九似”,即:“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分为“三停”,“九似”则指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随着人们把现实生活中认为神通广大、力大无穷、呼风唤雨、吉祥如意的动物集中在“龙”身上,作为一种图腾崇拜,龙的形象就慢慢丰富圆润起来,并最终形成现在龙的造型。 从龙造型的形成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文化最博大精深的地方就是“大融合”,无伦外来文化多么强大,来到中华大地都将底蕴浓厚的中华文化吸收、消化、融合,最终仅成为其中的一个小元素。龙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华大地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的过程!佛教发源地在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的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满族入关,统治汉族两百多年,最终也只能吸纳汉族文化和管理体制,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正是体现中华文化大融合,大包容的典型案例。要研究中华文化,请考察龙的历史就是最好的途径。 让我们把思绪从遥远的远古和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回到泸县吧,泸县由于元朝灭南宋、张献忠入川、三藩叛乱等历史原因、人口迁徙次数多,数量波动幅度大,现在居民的祖先在三百多年前多数也是移民,所谓“张献忠入川,湖广填四川”。在民国初年,还有这样的顺口溜,“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泸州”,这正是移民的形象体现。 泸县图书馆收集了80多个家族谱,从中佐证了泸县移的史实。《颖川钟氏宗亲源流重修族谱》载:“……于清雍正年间,从广东惠州起程,迁来四川隆昌、内江落户……后迁泸县潮河镇……”。 《中华丘氏大宗谱.泸县分谱》载:“……至十二世启茫公字云溪,世居粤之龙川县。清雍正二年率五子俱先后挈家来蜀……长子土元居泸州里仁乡太平桥坦丘之左畔……”。 另有43姓氏都由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分两个大的历史时期移民而来。一是元末明初,二是明末清初。《易氏族谱》载:“……自清顺治初年由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奉旨填川时,定居四川省泸州里仁乡首甲地名三龙桥蔡滩坝上兴隆嘴屋基……”;《张氏族谱》载:“……原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明洪武二年迁蜀重庆府永川县乐善乡……后于明正德年间迁泸县张坝……”;《白氏族谱》载:“……我入川始祖尚贵公原籍为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硬头黄屋基,奉诏入川,落户于泸县里仁乡白坳屋基……”;《屈氏族谱》载:“……今吾一支,自明初由楚入蜀,家于泸北之衣锦……”;《苏氏族谱》载:“……始祖洪武年间受封统兵及贵州巡按察……后裔落业,世居摩尼之辖地苏家坡(今叙永县境内)……”。在这期间,凡清初以前的移民都还在明末的甲申之乱时再次避乱迁遵义府、叙永、贵州省其他地方。战乱之后再回泸县。总的说来,移民的原由很多,有为官入蜀的,有避乱入蜀的,有经商入蜀的,有从军入蜀的,有奉诏入蜀的。根由是明末清初和元末明初的四川人口剧减。
大家可以想象,我们泸县,在每次大移民之前,人口稀少,田地荒芜,直所谓“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移民开始之时,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祖先们一起在泸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相聚,他们互相之间学习交流,互嫁互娶,取长补短,能过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把泸县创造成一个丰衣足食,物产丰富的“川南鱼米之乡”。这不正是龙文化大融合最形象的体现吗?泸县人民的骨髓里已经深深烙下了龙包容的印迹!
本文源自于“文化泸县” 龙是中华民族吉祥物,它借托着人们的多种理想;是中华文明的万花筒,折射出人们的美好愿望;龙更是炎黄子孙的化身,是东方文明的一种符号。作为龙文化之乡的泸县,我们应该为此而骄傲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