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好者到转播者 一个泸州文艺青年的脱变历程

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 作者:吾雨 发表时间:2016-01-21 15:13

“啊,我的孩子,我亲爱的诗歌/当丢掉你时,我近乎发狂/当再次找到你时,我近乎发狂/我亲爱的诗歌,孩子,常坐在我肩头吧//送你去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巨浪滔天的大海/送你去到更加浩瀚无边的宇宙/结识更多的姐妹兄弟”(周跃刚的诗歌《诗歌啊,我的孩子……》)。一个把诗歌当作自己孩子的诗人;诗歌,早己渗透了他的灵魂。

文化的传播者——周跃刚

周跃刚,一个戴着眼镜,很有灵性的小伙子,1991年生于酒城泸州,他的文学情结,还得从他初二那年的一篇小文意外获泸州市的征文比赛二等奖起。

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家里没有条件,买不起好的名著,好的期刊,闲暇时就看看语文课本,教辅书上的短文,也感觉极为喜欢,爱不释手。竟然到了初三的末尾,才从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了办公桌上一本放了很久的《读者》,虽然封面上已蘸有灰尘,而他却对里面的文章情有独钟,内页上一则又一则精美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让他如饥似渴地翻阅,让他从剩下本来就不多的零花钱去很远的报刊亭买下了这本刊物。后来,除了《读者》外,《青年文摘》、《意林》等文学刊物也成了他最爱的读本。

周跃刚对记者说,那时候,上学要走几公里的土路,常常天还未亮,就打着手电筒或者举着火把奔忙于上学途中。尤其到了雨天的时候,一路泥泞,身上也蘸了不少泥巴;有时不小心还要摔倒在地,衣服便脏的不行。

条件虽然艰苦,然而,就是这种艰苦的上学路上,却成了周跃刚构思文章的好地方。在那条通往文学殿堂的路上,只要想到一两句经典的话,他都会急忙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来。也正是那条路,萌了周跃刚文学的芽。那时候,周末成了他“创作”的周末。时常一个人坐在八仙桌前,为了写所谓的诗歌,一坐就是半天或整天。有时为了写出好文章,不息熬夜,就连在寒冬腊月,也如此。直到初中毕业,他写了近十个日记本,获了几个征文小奖,周跃刚说:“虽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当看到自己笔下点点滴滴的心血,在白色的宣纸上跳动,内心就已很满足。”

就是这样一个从农家走出来的孩子,从他年少时代至今,竟写下了3000多首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歌、散文曾在《中国诗歌》、《散文诗世界》、《人民代表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在他毕业的时候,他精挑细选出30首自己创作的诗作,率先在学校成功举办了他的个人诗歌朗诵会。在记者眼里,周跃刚是个外表沉静,内心活跃,衣着质朴的一个男孩,在他的内心世界里,纯净、清彻如一粒麦子,诗歌,早己渗透了他的灵魂。

上了大学后的周跃刚,离开故乡,到了南充的西华师范大学。就如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除了每天的课堂,搞好学习之外,剩下的时间他几乎都交给了创作。他不久就被招进学校里已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社——风华文学社。 由于风华文学社的缘故,他结识南充市的本土作家,自此,结识了影响他大学甚至一生的南充市文化名人,著名作家萧红涛老师。

萧红涛老师不仅把他推荐给了很多诗人作家,也教他怎样为文,如何为人。因为萧老师,周跃刚开始接触了更为开阔的文学阵地,也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表现形式,一路摸索,少不了的是萧老师的引领。萧老师在他的文学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让他更加坚定了他的文学梦,坚持写作,坚信写作的价值与意义。由此让他产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要像他尊敬的萧红涛老师一样,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品行,去感染和引领更多有文学梦想的人走入文学天地。

编辑:吾雨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