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这座古老的名城,位于川、渝、黔结合部。建县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初名符县,后有符信、符节、安乐之名。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乃取大江赤水在县侧合流之义,定名合江,沿迄于今。”合江建县至今,也有2129年历史,合江专名沿用至今,也有1450年历史。县的治所一直在长江与赤水交汇处的合江城,其历史与合江县的历史一样悠久。
35名作家结束2014《泸州作家》年度文学奖颁大会后,走进赤水河,先后探寻了习水酒厂、箐山森林公园、土城红色文化。11月13日晚上,连夜抵达合江。第二天一早,参观了合江滨江新面貌。 “这座戏楼是明清时所造,现为老百姓提供的休闲娱乐的场所。目前政府想改造,希望大作家们多提宝贵的建议。”听到合江县作家协会主席宋晓红介绍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作家尹汉胤说道:“好啊!现在老百姓富裕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老百姓也需要自己的大舞台,正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
作家们参观了合江汉代画像石馆博物馆,讲解员向作家们介绍了汉棺发掘、展示、研究的成果,汉棺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以及围绕汉棺发生的故事。当作家们看到那些珍贵的文物时惊叹不也。特别是那具东汉碓房交欢俑,灰陶质,整体为房屋造型,房内前后通透,碓房长27厘米,宽11厘米,高11.8厘米。内设有仿木杠杠长捣米锤,园型春米缸,船型碾米槽,圆口直腹盛物器,半圆形陶器,陶鸡等。似为加工房。在践碓旁,有手捏成型的裸体二人,相拥躺卧于地,下肢缠绕,二人为交欢状。另一具东汉.秘戏陶俑,红陶质模制。男俑高冠长袖头偏微笑,右手搭女俑右肩,左手抚摸女俑右部面颊。女俑右手弯曲于前胸,头左偏,面带笑容与男俑亲吻。这些秘戏俑在汉代墓中极为少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作家们赞口不绝,实难看到。
随后,作家们参加了由合江县文体局组织召开的著名作家走进历史文化研讨会。在研讨会上,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编审石英,著名诗评家、原《诗刊》编审朱先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作家尹汉胤,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副主任、著名散文家冯秋子,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徐忠志,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名诗评家曹纪祖,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何开四,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张人士,四川省政协地方联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陈芳等纷纷发了言,谈谈自已的观点,为合江历史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81岁的石老说:“对于合江,我小时候就在看地图时,就有这个印象,知道是长江河与赤水河汇合之处。今天看到了真实的合江,给我印象较好,整个县城卫生整洁,发展较好。又有这么多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也彰显着合江人文精神。这些2000年前的艺术作品,对艺术的创造和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著名作家朱先树说:“走进合江,感觉走进历史。合江我也是第一次来,我认为要记住一个地方首先要把特点展现出来,这些文物是无价之宝,是彰显文化的精髓。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好的层面会源源地流传下来,我们文化人要把文化产品宣传出去,让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写好作品首先要知道历史,进入历史,用文化记录历史。” 著名作家冯秋子说:“我觉得合江有这么多优秀的艺术产物,应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看到作品上刻画出的图案,让我非常震惊。古人的生活态度,放在现在也是多么美好和向往。把这些现象不断地去记录,描述它就是艺术。艺术行为、创作行为,合江又是长江与赤水河汇聚点,有作特殊的地理优势,可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继承与发展。建议制作仿制品,让人们带走,流传远方。” 著名评论家徐忠志说:“2000多年前合江就有作先人的智慧,对美、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合江的汉代画像石馆文物就是最有力量的文化标识,在东汉时期最伟大的记载,是合江宝贵的财富。为什么这么好的作品在这里才看到?我想我们作家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么把这个标识展现出来?合江有这么多创作素材,希望作家们用好你们之笔,写出细腻的好作品,展现合江文化,写好合江写好泸州写好四川。” 这次川黔之旅,作家们看到了沧桑的古镇,也了解到赤水河域的红色文化。赤水波澜不惊默默平静地流淌着。出土的石棺上,清晰记录着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的人物、植物、风俗、事件、历史……这一切构成了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对这块土地怀抱着骄傲的理由,与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的自信。中国正处在大变革时代,正确的认识历史和增强民族自信心,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重要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