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是元宵节。上午8点,刘勇和队友们结束了6个小时的医生值班,从湖北省人民医院病区回到驻地休息。此时,他摸出了手机,微信中的祝福卡片和短视频让他心中溢满了天伦之乐的幸福感。这是刘勇在这个特殊的元宵节收到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37岁的刘勇,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生,也是西南医科大学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身在武汉抗疫前线的他,元宵节这天工作的强度、难度、险度,与前几天并没有啥区别,只是今天,他与父母妻儿,一家六口人,要分作三地过一个特殊的元宵节了。
“我们一家人的不团圆,是为了大家的团圆;我们这个不圆满的元宵节,是为了以后每一个元宵节都很圆满。”在泸州抗疫一线坚守的妻子代丽如是说。

出征武汉前,刘勇一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做好随时接收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危重症患者的准备;而在同一医院呼吸科工作的妻子代丽,也一直在发热门诊坐诊,同时也做好随时抽调感染科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的准备。
夫妻两接触的都是高危人群。为了家里老人和小孩的安全,初五这天,他们收拾行李,住进了医院附近的宾馆。家里的两个小孩,就交给了两位老人照顾。到他2月2日出发到武汉,夫妻俩只回过一次家。“多回去一次就多增加一次风险”。身为儿子、父亲的刘勇说道。
出征武汉的前一天,刘勇上完班,把放在宾馆的行李打包搬到了在附近租下来的一套房屋里。“我们到武汉不知道要工作多久,住宾馆的费用高,她做饭也不方便。”身为丈夫的他要在离开泸州前,为妻子考虑周全。

到武汉后的这几天,工作之余,刘勇都会主动给家人报平安。7日晚上,8岁的女儿所在班级的小朋友和家长们给他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他们共同绘制了祝福卡片,拍摄了祝福短视频,孩子们用稚气的童声,汇集成一句大家对援鄂医护人员的期盼——“早日打败病毒,平安归来!”而5岁的儿子,一直以为爸爸到武汉是去打怪兽。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刘勇和妻子都报了名,均做好了上前线抗“疫”的准备。如今,“我们在不同的战场,都在做一样的事情。”刘勇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救治危重症患者,妻子代丽则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值守发热门诊。
“她在抽调名单中,也有可能到武汉来。”刘勇说道。
元宵节晚上8点钟左右,刘勇团队负责的一病区40张床已经住满员了。他们又将继续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

文:陈易君 黄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