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张老师,出门先划个‘勾勾’!”2月17日下午,四川宜宾江安县江安镇四社区砂石厂小区门口,身兼小区居民和志愿者“双重身份”的濮海鹰母女正认真地登记小区居民出入信息。濮海鹰称,他们一家人在这个小区住了21年,这里的住户全部都熟悉,也好沟通,他们来进行管理再合适不过,“抗疫关键时刻,我们要分忧,为社会出一份力!”![]() “他们的行为值得提倡,是对社区防控工作的有效补充。”江安镇四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娟介绍道,在封闭式管理开始实施后,社区各小区一般是由物管或是所属机关、单位、公司设立门岗人员进行管理,但这类老小区既没有物管,也不属于机关、单位、公司,社区称之为“无物管小区”,管理是个难题。由于位居旧城区,江安镇四社区这样的小区多达42个,压力空前巨大。 幸好,有濮海鹰母女这样的志愿者。”王娟说,该社区有干部7人,网格员10人,镇上、共建单位还派来10多位干部,但面对社区繁杂的工作,人手依然不足,必须依托志愿者才能良好实施封闭式管理。目前,该社区招募到志愿者40人,都是社区内的党员、大学生、退役军人、个体工商户等,主要参与守点、宣传、入户等工作,“他们对自身周边情况非常熟悉,有些工作比社区干部还做得到位。” ![]() “管理过程没有困难。都是熟人能有啥不好沟通的。”濮海鹰称,实际上,出入人员不用报名字,她看一眼就知道是哪家哪户的。 至于外来人员,全都严格登记。小区户数少,来的人也不多,“除了前几天有个修理热水器的进来过,就没有外来人员了。” “上次有个住户问亲戚一家过来吃饭行不行?我劝他们,非常时期,建议算了。住户听劝,让亲戚们都不要来了。” 濮海鹰的女儿李沁雨和母亲一道守在门口,母女两有时会换换班,你去楼上进行每日情况摸排,我在楼下守着大门,两人要从早上7点守到晚上10点,饭都端到大门口吃。 ![]() “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女儿李沁雨是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三的学生,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希望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帮助大家,也帮助我自己,为社会出一份力。” 濮海鹰与丈夫是开糖食品店的,店铺就在小区旁边,丈夫也会来帮帮忙,为母女俩做后勤。 “你我携手,共护家园。”濮海鹰指着小区门口张贴的标语说道,这就是他们志愿者所想。 文/图:程文帝 邹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