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采样人”:与病毒“面对面”

来源:川南网 作者:赖谦 路霞 发表时间:2020-02-20 12:27

    “啊,嘴巴张大!”

    将压舌板探进病人的口腔,往下一摁,用无菌试纸在病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擦拭,然后留取咽拭子标本。

    这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群采样护士的“战疫”日常,她们战斗在院内最危险的“疫”线战场,常常面对一个个高危患者。每采样一个人,她们就可能与病毒“面对面”一次。但,她们没有退却,只有前进!



她们:在最危险的战场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省级定点医院,从1月19日开始在忠山院区开通发热门诊,1月27日在康健中心院区开通儿科发热门诊。

    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除了靠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史详细调查、观察肺部CT等综合判断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咽拭子核酸检测。

    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郑思琳介绍,自发热门诊启动24小时值班以来,患者数量剧增,为了减轻值班医生的工作量,全院的大部分咽拭子采集工作便集中交给了护士来做。截至目前,医院已先后投入63名护士,24小时轮流进行咽拭子样本采集。

    “采样护士面对的都是发热、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虽然采样时她们进行了从头到脚的全副防护武装,如佩戴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套、穿防护服等,但采样过程中仍面临着各种未知的风险,病人一个张嘴的动作,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有的病人还会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如果她们的口罩戴得松了,病人的分泌物直接喷在她们脸上,喷在防护屏上面,她们都可能被感染……”

    谈到这里,郑思琳略带哽咽告诉我们,最近院内有一名采集咽拭子的护士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被送到感染性疾病科进行“隔离”,最后各项检查结果出来,证实只是普通感冒,这才解除了大家的担心。

    刘昭华:对患者负责,累一点也值得

    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护师刘昭华,是一名优秀的院感护士。

    作为党员,刘昭华曾多次主动请缨赴武汉前线抗“疫”,未能如愿。后来,因院内抗疫工作需要,她被院感科抽调到一线进行咽拭子采样,承担了这一特殊的高危工作。

    刘昭华和其他两名院感护士一起负责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和康健中心院区住院部(感染科除外)以及急诊医学部患者的咽拭子采样。忠山院区和康健中心院区分别位于市中心和城西,两者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为了采集样本,刘昭华经常需要坐着120救护车来回奔波数趟,哪里有患者需要采集咽拭子,她就提着箱子奔到哪里。

    据刘昭华介绍,采样的过程一般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从准备、穿脱防护服,到完成后的消毒过程却需要花1小时左右,采样工作的辛苦可见一斑。“每天上班最多时一次要采集10个左右的样本,需要不停地重复这种繁琐的工作流程。”刘昭华说。

    “我在病区内遇到一名女患者,刚刚生了小孩,大人和孩子都在发烧,而且她的丈夫也有外地接触史,但她没戴口罩,我提醒她但她却极不配合。”刘昭华说,采样时她遇到过各种令人头疼的患者,有的患者还对着她咳嗽。每一次采样,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风险。


    李韦:未检测出一例阳性

    1月23日,门诊预检分诊的护士李韦当天白天上完班,晚上就被安排到忠山院区发热门诊,和其他3名护士一起成为医院的首批发热门诊夜间门诊“采样护士”。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她和姐妹们一直战斗在医院发热门诊,询问病史、咽拭子采样、陪检……从年二十九开始到正月初八,她们基本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

    “每天采集咽拭子标本的数量基本都有10余人。”李韦说。刚开始做这个工作时,看到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呕吐等反应时,李韦会心里一紧。现在,她已经很淡定了。

    “采集样本会遇到各种危险的情况,但为了确诊每一例患者是否安全,身为医务人员,我们不能后退,即使病人的飞沫溅到你的身上!”李韦坚定地说。


    这个出生于1993年的姑娘,头天才参加了科里组织的穿脱防护设备、采集咽拭子等相关培训,第二天了解到医院发热门诊要安排24小时值班,需要护士前去支援,便与同事结伴前去报了名,并被顺利入选,成为同批最年轻的采样护士。

    “一起战斗的同事中,有很多经验比我丰富的,我在不断地向她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李韦说,她在采样的10天左右,从未检测出一例阳性患者,为这些患者排除了嫌疑,她从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