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警再推便民新举措 3月1日起可“学法减分”

来源:川南网 作者:百说 发表时间:2020-03-04 11:27

    为深入推进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交通违法累积记分制度教育引导、鼓励守法的正向激励作用,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四川在全国率先实施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减免交通违法记分(以下简称“学法减分”)便民利民新举措。3月1日起,我省将在德阳、资阳、巴中、凉山四个市(州)试点推行“学法减分”。4月1日起,将在全省全面推行。

    一、 什么是“学法减分”?

    “学法减分”是指机动车驾驶人参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习并经考试合格的,或者在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参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并达到相关要求的,可以申请减免交通违法记分。这里的“减分”是指在机动车驾驶人已有累积记分分值中扣减,不是在处理交通违法时作不记分处理。

    二、申请参加“学法减分”的条件是什么?

    机动车驾驶人处理完毕本人名下交通违法且未记满12分方可申请参加“学法减分”,但本记分周期内有两次以上满分记录或者累积记分已达到12分等7种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申请。

    三、“学法减分”可以减多少分?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最多可以减免6分(包含)。参加网上学习且经考试合格的,一次减免1分;参加现场学习且经考试合格的,一次减免2分;参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一次减免1分。

    四、如何参加“学法减分”?

    试点期间,持有德阳、资阳、巴中、凉山市(州)公安交管部门核发的驾驶证驾驶人,通过手机安装“四川公安交警公共服务平台”APP,并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申请参加网上“学法减分”。为减少人员聚集,加强疫情防控工作,试点期间,仅推行网上学法减分。试点结束后,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推行现场“学法减分”和参加公安交管部门组织的交通安全公益活动减分。

    公安交管部门特别提醒,“学法减分”措施将长期推行,驾驶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分情况,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集中参加学习造成网络系统卡顿,影响学习体验。

    附: “学法减分”措施解读答疑

    一、学法减分的规则是什么?

    1、参加网上学习且经考试合格的,一次减免1分。

    2、参加现场学习且经考试合格的,一次减免2分。

    3、参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的,一次减免1分。

    二、参加学法减分有次数限制吗?

    没有次数限制。但是,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最多可以减免6分(包含)。

    三、申请学法减分的条件是什么?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未满12分,不区分驾驶证准驾车型,也不区分是否为营运车辆驾驶人,都可以向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申请参加学法减分。有两个以上准驾车型的,按照其最高准驾车型参加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习、考试或者交通安全公益活动。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请学法减分。

    一是在本记分周期内,机动车驾驶人有二次以上满分记录,或者累积记分达到十二分的;

    二是在上一个记分周期,机动车驾驶人有二次以上满分记录的;

    三在最近三个记分周期内,机动车驾驶人因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或者买分卖分受到过处罚的;

    四是机动车驾驶证在实习期内,或者机动车驾驶证逾期未审验,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扣留、暂扣期间的;

    五是机动车驾驶人名下有未处理的交通违法行为记录的;

    六是机动车驾驶人名下有安全技术检验超过有效期或者未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机动车;

    七是机动车驾驶人参加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减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或者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学习考试时存在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情形的;

    八是机动车驾驶人当前记分周期内已减免记分满6分。

    五、哪些驾驶人可以申请参加“学法减分”?

    从3月1日起,持有德阳、资阳、巴中和凉山市(州)公安交管部门核发的驾驶证驾驶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申请参加“学法减分”,不区分驾驶证准驾类型,也不区分是否是营运车辆驾驶人。4月1日起,持有四川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都可以申请参加“学法减分”。

    六、学法减分的途径有哪些?

    参加公安交管部门组织的网上学习考试减分、现场学习考试减分以及文明交通劝导、交通安全宣传等交通安全公益活动减分。

    七、参加学习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交通违法行为判断与案例分析;

    2、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3、道路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处理、快处快赔相关规定;

    4、常见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警察手势辨识;

    5、安全行车常识;

    6、高速公路驾驶常识;

    7、恶劣天气和复杂道路驾驶常识;

    8、文明驾驶常识;

    9、防御性驾驶知识;

    10、紧急避险常识;

    11、驾驶心理健康知识;

    12、其他相关知识。

    八、可以通过学法减分预存分值吗?

    不可以。申请学法减分必须是当前记分周期内有累积记分。当前记分周期内没有记分的,不能通过学法减分预存分值。

    九、每个记分周期可以减6分,是否可以理解为每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提高到18分?

    不能这样理解。这是对“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减免交通违法行为记分”改革措施的误解。

    减免记分是在机动车驾驶人已有的累积记分分值中扣减,不是在处理交通违法时作不记分处理,更不能通过学法减分预存分值。

    十、学习30分钟可以申请1次考试,那么连续学习2个小时,可申请连续参加4次考试?

    不可以。申请网上学习且学习满30分钟可以参加一次考试,考试未通过的,可以申请补考两次,考试成功后减免1分。如需要再次申请减免记分,需再次申请学习考试。

    十一、“学法减分”只减免电子眼抓拍的交通违法行为记分吗?

    不是。“学法减分”与处罚途径无关,即无论是现场处罚还是非现场处罚被记分,只要符合公安部《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减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都可以申请“学法减分”。

    十二、申请学法减分期间,驾驶人累积记分分值已达12分,是否可以继续申请学法减分?

    不可以。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由公安交管部门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人需要按照规定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十三、驾驶校车和驾驶私家车,驾驶人申请减免分值都一样吗?

    不一样。驾驶公路客运车、校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工程渣土运输车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申请减免分值不得超过4分(包含);驾驶这四类车型以外其他车型(包括摩托车)的,一个记分周期内申请减免分值不得超过6分(包含)。

    十四、网上学习考试过程中,出现实人认证未通过或者人脸比对未通过的,该怎么办?

    驾驶人开始网上学习前,实人认证未通过的,可以在线提交人工实人认证申请,采集上传本人照片和身份证明影像件,公安交管部门将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实人认证申请人工审核工作,并将审核结果通过短信、APP消息等方式告知驾驶人。

    学习、考试过程中,人脸比对不通过的,可根据提示,再次进行人脸比对,连续三次比对不通过的,学习无效。

    十五、考试时间有何规定?

    每次考试时间为20分钟,每题答题时间最长60秒。

    十六、造成网上学习考试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申请成功之日起3日内未完成学习的;

    2、学习完成后7日内未参加考试的;

    3、考试未通过且未在24小时内参加补考或者补考未通过的;

    4、当前记分周期内未完成学习、考试的。

    十七、是否可以补考?

    可以。考试未通过的,可以在24小时内申请补考,补考以2次为限。

    十八、用手机参加学习或考试时接打电话,是否影响学习或考试?

    影响。用手机学习或考试时,因拨打接听电话或其他原因切换出当前界面的,学习或考试将会中断。

    十九、还有哪些情况会导致学习或考试不能通过?

    1、随机抓拍时未采集到人像的;

    2、人脸识别比对未通过的;

    3、实人认证未通过的;

    4、从事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网上学习、考试无关活动情形的。

    二十、考试通过后怎么知道记分减免成功?

    考试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提示驾驶人考试结果,如果考试合格,系统会自动减免记分,并通过手机短信将减免记分处理结果告知申请人。申请人也可通过手机APP的历史记录查询。

    二十一、对学习和考试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如何处理?

    自收到审核结果后24小时内申请复核。公安交管部门在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复核完毕,并告知复核结果。

    二十二、考试成绩因实人认证未通过导致成绩无效的该怎么办?

    驾驶人可以在24小时内申请复核。公安交管部门在收到复核申请后3个工作内完成复核,并通过短信、APP消息等方式告知驾驶人复核结果,复核申请仅限一次。

    二十三、在学法减分过程中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一是本次学法减分无效;

    二是3个记分周期内,公安交管部门不再受理其学法减分申请;

    三是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