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四川泸州分行:“党建+”凝聚定点扶贫“红色动能”

来源:川南网 作者:张显柯 发表时间:2020-05-12 16:53
    在泸州市扶贫开发局、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建设银行泸州分行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切实强化主体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两个文明,凝聚和释放“红色动能”——截止2019年12月末,该行定点帮扶村(古蔺县共裕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2020年,泸州分行及共裕村驻村员工被建行四川省分行分别授予“2019年扶贫工作组织奖”“2019年优秀驻村干部奖”;在建行四川省分行2019年度定点扶贫考核中评为“优秀”。

    党建+主体责任  筑牢“红色堡垒”

    党委重视。2019年至今,该行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到定点扶贫村调研指导工作共26次。2019年8月,该行党委书记鲍勇到古蔺支行支部讲党课,要求支行干部员工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为古蔺这块“红色土地”上的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有责任担当的贡献。



    支部共建。一是古蔺支行支部、叙永支行支部落实落地该行党委要求,分别与共裕村党支部、分水村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子”,包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工作指示、十九大精神,观看《时代楷模:张富清》宣传片,引导大家发扬张富清精神,攻坚克难。二是建行驻村员工协助村支书做好党务基础工作,落实“三会一课”,2019年参加支部党员大会11次、组织生活会2次、支委会14次、民主生活会1次、党课2次、主题党日活动13次。三是在定点扶贫村制作展示牌,展示党建引领扶贫工作给全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建行帮扶成果。四是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20年4月,泸州古蔺支行党支部、共裕村党支部共同学习杨丰来行长在建行四川省分行2020年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解读“多对多”结对帮扶政策,落实榨油厂技术改造项目落地进度,共商下一步发展规划与帮扶工作。



    党建+队伍建设  激活“红色细胞”

    党员带头。按照党中央、上级行对扶贫工作的相关精神,该行党委及时研究部署,一是敢于担当,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省分行党委号召,选派1名得力干部(唐凡)参与阿坝州金川县雅夏村驻村扶贫工作,并从全行后备干部中选拔2名年轻党员(石跃刚、陈杰)充实到共裕村、分水村扶贫一线。

    关心关爱。2019年,省、市分行领导先后5次现场看望、慰问驻村扶贫员工,关心其工作情况、生活环境及身体情况,给驻村干部购买意外保险,送去保暖设备、雨鞋等生活必需品。

    该行副行长梁萍带队赴定点扶贫村(共裕村)指导工作,并为建行驻村工作队员送去了党委书记鲍勇同志的勉励:投身脱贫攻坚,书写青春之歌。



    加强管理。一是每次专题工作,如:“大走访”“精细化管理”迎检验收等开展前,驻村扶贫员工均主动参与业务培训或转培训。二是驻村工作接受县镇督查暗访、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监督。三是驻泸州分行纪检组到定点扶贫村走访检查履职、廉洁、作为情况,省分行对扶贫资金使用、履职进行跟踪问效。没有违反纪律、缺勤、通报批评等情况。

    干群满意。该行原驻村员工周怀秋被皇华镇脱贫攻坚领导组表彰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标兵。现驻村员工石跃刚、陈杰、任宇锋经村民、村两委干部测评,满意度均达100%。2019年第3季度,该行叙永支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行长李斌同志,当选为2019年度叙永县第七届道德模范(帮扶模范)。

    党建+两个文明  开动“红色引擎”

    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战“疫”战“贫”同向发力。2019年至今,建行驻村干部参与“农民夜校”教学21次,开展“送金融知识到贫困县活动”146场、7802人次,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行先后4次送防疫物资到定点帮扶村。2020年4月,该行6名党员组成志愿者团队,赴共裕村、分水村开展“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及“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宣传。辛勤耕耘,获得肯定:2020年5月4日,中共泸州市委办公室、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文件,命名建行古蔺支行为“市级文明单位”,是2020年全市唯一一家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的金融机构。



    以提升农村物质文明水平为抓手,解决困难播撒希望。该行党员干部主动带头,积极参与以下工作:一是为分水村广大贫困户解决“看病难”问题,按照县上统一安排,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报销医疗费用,近两年该行为分水村已捐赠和报销医疗费超过5万元,获得各界高度评价。二是为共裕村委提供社保费收缴移动工具,方便共裕村村民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保费用。三是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捐物,2019年春节,对结对帮扶贫困户,通过送米、面、食用油等方式进行慰问。四是通过“扶贫爱心购”活动,2019年促成定点扶贫村菜油、鸡蛋、核桃共实现销售额11.4万元。五是2020年4月,该行在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的同时,向共裕村“农民夜校”捐赠15台电脑,支持共裕村更好地利用“农民夜校”开展农业科技、法律知识、养殖种植技术等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生产技能、科学管理水平。



    文/图:张显柯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