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以永宁街道为例,依托辖区深厚护国战争文化底蕴,坚持党委主导,发挥社会化多元协同作用,全面推行“红护家园”治理模式,构建开放包容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实现了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 “红护党委”铸魂,支部建进小区 “红色党委”铸魂。永宁街道地处长江与永宁河交汇处,辖区城乡结合,厂城交错,街情复杂,常年需要参与到诸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以及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等“国字号”金字招牌的创建或巩固中去。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凝聚群众,立足街情实际,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辖区护国战争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整合联村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公司、业委会、楼院长、志愿者等多种力量,探索成立“红护党委”,下设若干个“红护家园”党支部,着力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群防群治、共治共享新格局。 “红护支部”点睛。通过首批在半岛新居、未来城、二期安置房小区试点,以及后期覆盖全街12个村(社区)、近百个居民小区,“红护家园”党支部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活探头”和“灭火器”作用,建立起了“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小区楼院-居民住户”五级治理责任体系,完善“党支部+村(居)民小组+物管公司+业委会+楼院(巷)长+社会组织”服务机制等,辖区群众人心得到凝聚,合力得到形成,文化得到传承。 “红护”成效明显。近年来,永宁街道致力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护家园”模式探索,成功处置先农村背街小巷治安问题、二期安置房乱搭乱建、永宁路涉黄、恒正小区建筑立面整饰、紫阳新城小区288位住户房产证久拖不办案、安置房小区妇女李某遭受家庭暴力案等一大批典型案件,社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0%,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7%,居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街道党工委被评为“泸州市先进党组织”,并一举斩获全国和谐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7个国家级社区品牌。 “红护小队”正骨,文化融入楼栋 “红传小队”励志。整合街道联村干部、“战壕课堂”讲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支力量,组建红传小队32支,在“红护家园”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力开展花枪、腰鼓、马灯、舞龙、秧歌、合唱等民风民俗活动,建红色小院、讲红色故事、传红色声音,年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精心打造“战壕课堂、书香故事会、永宁榜样、永宁原创”四大励志文化活动品牌,激发干事创业和爱国热情。开设战壕课堂100余期,“书香故事会”18次,评选“永宁榜样”7届,涌现各类先进典型115名,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中坚力量。 ![]() 红传小队“战壕党课”活动现场 “护园小队”美容。整合街道治理办、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楼院长、社会组织等多支力量,组建护园小队21支,在“红护家园”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托“三化一提”惠民实践,开展“美化家园”行动。新建污水网管网1200米,清理老旧污水沟200米,新增垃圾收集点2处,维修化粪池4个,雨污分流改造670米。 栽种杜娟、桃树、扁竹根等花草1000余株,绿植450平方米。修补道路2000余米,彩绘“廉政文化墙”200余平方米,新建文体活动中心1座,群众小憩亭台3处。 ![]() 护园小队美化环境 “睦邻小队”护肤。整合党员服务小分队、居民小组长、物业公司、业委会、楼院长等多支力量,组建睦邻小队18支,在“红护家园”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托“3446”基层治理模式,大力推动居民善治、自治。兴办纳美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助力脱贫奔康,促进户均增收2800余元,实现营收150余万元。童发平、杨天奎等3位居民获评第五届“感动纳溪”人物。易堂智、赵文忠获评“四川好人”。刘帮华获评2018年度泸州市十大正能量人物,较好地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别人的事情帮着干,小区的事情大家干”。 ![]() 睦邻小队“红护之声”现场 “红护行动”塑形,服务送到家门 “净化灵魂”行动。依托“红传小队”,切入棉花坡社区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开展铸魂行动。通过记录红色瞬间,推进红色覆盖,建设红色小院;开设战壕课堂,激活红色细胞,讲述红色故事;亮出红色身份,开展红色服务,传递红色声音;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红护家园”建设一线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护国文化,筑牢战斗堡垒。开展“薪火相承”演讲比赛6次,评选出优秀“红传青年”3名。“永宁原创”小品《守望》得到国家一级编剧严西秀点名表扬,获泸州市第六届群众文化旅游艺术活动“戏说酒城•幸福泸州”小品大赛一等奖,《考试》收录于《酒城新风》作品库,《家的脊梁》、《护国魂》、《永宁夜话画永宁》等本土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 “薪火相承,寻找新时代红传青年”活动现场 “美化家园”行动。依托“护园小队”,切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优势,大力开展环境治理。通过在小区及周边栽种花草树木,美化院墙楼道,增添文化氛围;整治乱搭乱建,收集清运垃圾,规范停车秩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卫生意识,巩固“创文”成效,提升生活品质,绿化小区花园600余平方,新建“红护文化长廊”1座,红护花池4个,红护停车位120余个,促进“红护家园”环境变美,党风转优,政风转好,民风变良。 “融合连心”行动。依托“睦邻小队”,切入街道实际,结合端午、重阳、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大力开展“心灵手巧”“亲清同行”“爱心牵手”“永宁榜样”“最美逆行者”“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永宁更夫队”以及蝶画、茶艺、缝纫手工培训等,增进邻里感情,促进干群融合,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76起,为群众办理各类实事140余件,真正实现“红护成员心连心,红护家园一家亲”。 文/图:田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