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70载·忠山力量】官紫云在西南医大附院的38年零11个月

来源:川南网 作者:陈易君 刘盛源 发表时间:2020-05-22 09:41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0岁生日之际,小编陆续推出【风雨70载·忠山力量】系列专题,带你一起回眸来时的路,找回那些年代的记忆。

    今天,给我们讲故事的是,内科医师官紫云。



人物档案:

    官紫云,1930年1月出生。1946年9月-1949年12月在自贡仁济护士学校读书;1950年于自贡参加解放军;1950年-1951年在川南卫生厅当办事员;1951年-1954年9月在川南医士校、川南医院当护士、护士长;1954年-1957年9月在四川医学院读书;1957年9月-1963年9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内科医师;1988年12月退休(副主任医师)。

    口述者:官紫云

    口述时间:2019年12月

    1930年1月,我出生于四川威远县。1946年9月至1949年12月,我在自贡仁济护士学校读书。刚毕业就遇上自贡解放,见到解放军来我的学校参观,我和另外六个同学就报名参加了解放军。

    1950年1月13日晚,我们从自贡坐车到泸州。当时路上还有土匪,走走停停,路也不好,大约两天才到泸州。我们刚从学校毕业,外面还穿的是旗袍。到了泸州后住在川南行署(钟鼓楼旁),当时我们抱了一些谷草,就在地上睡了两天。

    几天后,我们穿上了军装。我被分配在川南行署卫生厅公卫科(当时四川分为四个行署,李大章为川南行署主任),每天的任务是给首长们测血压、量体温等。不久,我到乡下参加了半年多土改,土改结束后又回到卫生厅。1952年12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3年至1954年,我在医院当了两年护士长。1954年,我生了个女儿,她刚满月,我就到川医读书,当时进行了文化考试,泸州就只有我一人,在川医我读了三年。

    我读书学的是消化专业(胃科与泌尿科),毕业回来后就开始当医生。我是住院医生,在内科大楼上班,医院还有外科大楼、行政大楼,都是1953年建成的,全院当时有300张病床,是川南最大的医院。开始科室不多,后来分科才逐渐细分了。 

    解放初期,泸州是川南行署所在地,是川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川南几个地市,由于没有医学院,在川、滇、黔边境地区,不仅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重,且医学卫生人才也很匮乏,所以在泸州办医士校在当时是很有必要的。1951年,学校创办川南医士学校,房师亮是首任校长,接着是顾德诚。顾德诚当时是药剂科科长,我爱人李炳元和顾德诚还在一个科工作过。

    回忆初建的川南医士学校,学生只有一百多人。医院的规模也小。我们当时的老师、医生、护士几乎不分上下班,晚上很迟才回家。我记得1954年我有了第一个小孩,我和孩子的爸爸上班去了,就把她一个人锁在屋子里,或交给邻居们帮着看管。

    那个时候在医院,医生工作与护士一样,打针取药、搞卫生、倒屎尿、扫地、擦窗子、洗输液瓶等工作,我和同事们经常都在做。上世纪60年代生活条件差,城乡患肿病的人多,连我爱人也得了肿病,夜班饭我舍不得吃,带回家给小孩吃,大姐让给弟弟吃……三个儿女小时候没有吃过一口牛奶。当时的医生和护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挺过来的,但是他们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精神没有动摇。

    当年内科有许多科室进行评比,对病人好的科室就插红旗表扬。有时我们还送钱、粮油、衣服给贫困的住院病人,有些病人也有送土特产给我们,我们实在推不掉就上交给组织。有一次,一个病人提着一些鸡蛋来看望我,推不掉,我只好收下,他走后我交给医院。这样的例子其他医生、护士也很多,大家当时见惯不惊。

    我在泸医工作了38年零11个月,退休时是副主任医师。我用平平淡淡地工作和生活,见证了泸医的发展历史。我的爱人今年93岁了,退休时是正高职称。像我们老两口这样大的年龄还活着,泸医只有两对夫妻了。



    官紫云的爱人李炳元作了补充口述:

    我是1950年华西毕业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51年秋泸州(川南)医士学校成立,1952年我到了泸州医士学校,我和官紫云结婚只请了两桌客人,两张小床拼成一张床就是我们的结婚床。现在的年轻人,是很难想象到的。

    那时,我当一二期班主任,在学校负责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生育等四门学科的课,课本全部是油印的自编教材。我还负责管理实验室。当时指导一个班50多个学生,实验室只有一架天平,学生轮流操作,有的学生吃完饭就去操作,非常能吃苦。1954年学校创办了泸医药剂专业,药剂专业与医护专业同时开办。

    1962年国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我又从医院抽回学校上课。顾德诚校长想恢复药剂专业,所以又把我留在学校。那时学校叫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医院叫泸州专区医院,专区撤后,顾德诚校长到北京争取办四年制医学院。

    我爱人除了在医院上班外,每年空军体检都要抽她去,下乡的任务也交给她,因为他们科室当时她是唯一一个共产党员。家里全靠我和我大女儿当家。现在我感到很幸福,一家三代都从医,感谢祖国,感谢中国共产党。

    记录人:陈易君 刘盛源

    【风雨70载·忠山力量】系列报道回顾:

    周乐馨:“‘射线参数笔记挂图’退休时还挂在科室里”

    共同走过47载,我深深地爱着泸医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用猪皮为烧伤患者植皮

    那会儿没有救护车,医护人员用什么转运病人?

    解密·流传了70年的红色基因!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