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任务一年完成 一起来看看易地扶贫搬迁的“泸县模式”

来源:泸州市扶贫开发局 作者:泸州市扶贫开发局 发表时间:2020-05-28 09:14

    初夏时节,穿行泸县乡村大地,只见一栋栋新房在建,一处处产业繁荣,一张张笑脸浮现,这是泸县易地扶贫搬迁户们的幸福生活写照。

    易地扶贫搬迁四年任务一年完成、探索形成“1+N”产业配套模式、确保搬迁户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这些暖心的举措不仅映照出泸县党委政府的扶贫初心,也铭记在了群众心里。


    四年任务一年完成 

    搬迁经验全省推广

    近日,记者在泸县喻寺镇周堰村安康公寓看到,“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标语在夕阳下格外醒目。公寓的水、电、路、气、网、绿化等配套设施全覆盖,道路宽度、容积率、垃圾处理等各项指标控制到位,还修建了标准污水处理站。

    走进公寓一楼,陈家碧老人正陪着孙子观看少儿节目。“搬迁后,我家的田承包给别人养鱼,儿子外出务工,加上低保、新农保,日子比原来好多了。”谈起搬迁生活,老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周堰村安康公寓的生活是泸县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一个缩影。安置点选址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泸县探索出了四种安置方式,由搬迁户自愿选择。

    统规统建的公寓安置模式针对丧失劳动力的鳏寡孤独和老年夫妻搬迁户。宜居宜业的小区安置模式主要针对有生产需求的搬迁户,以小聚居、组团式建设10户以上聚居点进行安置,让搬迁户通过置换、租赁等方式获得生产用地。共建共享的新村安置模式主要依托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村安置房进行安置。盘活存量的现房安置模式主要通过改造、盘活基础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完善的闲置资产,安置搬迁贫困户。

    “十三五”期间,省上下达给泸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共882户、2087人。2016年,泸县按照“先谋快动、动则必成”的思路,全面完成任务,搬迁户全部入住,实现了四年任务一年完成。2016年至2019年,泸县易地扶贫搬迁共投入资金1.1693亿元,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年产业布局 

    村民领到工资又分红

    在福集镇清华村扶贫产业园内,脱贫户曾正莲正和一群姐妹为柑橘树锄草。

    “给柑橘树锄草的工钱是每天50元,一个月下来有1000多元的收入。”曾正莲告诉记者,除了为园区务工,她和老伴还享受了新农保、计生政策等补助,去年孙子顺利上了职高,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在清华村安置点,像曾正莲一样的搬迁户共有35户。他们拎包入住后,其原有住房全部拆除,实现复垦复绿。

    “今年砂糖橘已实现初挂果,搬迁户户均能分红300余元。同时,15名高龄及弱劳动力贫困人口在果园务工,人均可年增收5000元以上。”清华村村主任助理、扶贫产业园负责人张云高告诉记者。

    搬迁是手段,产业才是载体;就业是路径,脱贫才是目的。

    为此,清华村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专合社,集中流转土地300亩发展砂糖橘,并与一家泡菜企业合作套种蔬菜,统一经营和管理,让搬迁户能就近务工,收益按2:3:5比例进行分配,既培育了村集体经济收益,也稳固了搬迁贫困户收入。同时,村里新建了年出栏600头的生猪寄养场。

    “这几年,我们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同时,发展壮大产业,以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大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与全国一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泸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郑光明告诉记者。

    农民“下山”,泸县用了一年时间;产业“上山”,泸县用了三年时间。三年时间里,泸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00万元,探索形成了“1+N”产业配套模式。

    搬迁户+种植养殖园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整合政府投资、业主投资和社会投资,发展特色种养业;搬迁户+土地资源利用的易地盘活模式,通过土地托管、置换、租赁、入股等,全面盘活宅基地、自留地、承包地,确保搬迁户土地不丢荒、有收益;搬迁户+业主经营的资产入股分红模式,依托协会、公司、村集体经济等载体,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实行股权量化;搬迁户+劳务转移的非农就业模式,通过免费技能培训、开辟公益岗位等,促进搬迁户实现就业。


    配套设施完善

    村民过上好日子

    夕阳西下,在玉蟾街道玉蟾村山河社区,欢快的音乐响起,十几名村民穿着统一的服装跳起了舞蹈。“舞蹈队有队员20多人,年龄最大的80多岁。通过跳舞,我们既锻炼了身体,又结识了新朋友。”玉蟾街道神龙村五组村民周兴云笑着说。

    “共有17户贫困户搬迁到山河社区,他们很快就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中。”玉蟾村党支部书记袁毅春对这样的和谐现象很欣慰。

    同样,天兴镇志城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游书权也很开心,他从3公里外的山腰搬迁到安置点,被安排在农贸市场打扫卫生的公益性岗位上,每月有800元收入。工作之余,他还种植了10多亩水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天兴镇,同游书权一样的搬迁户共有37户。天兴镇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在志城村中心村,中心村有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公共配套设施,生活方便,交通便捷。

    这得益于泸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合配套基本服务中,划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半径,对距离学校、医院等在1.5公里范围以外的安置点,配套建设医疗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幼儿园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户在合理范围内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服务。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泸州市扶贫开发局”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