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视为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地摊经济受到了广泛热议,从总理硬核喊话保留“地摊经济”到中央单位调整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再到地方频出新规为其松绑,都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共鸣,传递出特殊时期共克时艰的暖意。可以说,小地摊背后蕴含着大民生。 在我们身边,“地摊经济”曾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吆喝,是小摊上弥漫着的美食香味,他们共同汇聚成最能抚慰老百姓人心的烟火气。对经营者来说,摊位背后,是一个家庭,他们用这种方式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小地摊蕴含着大民生,激活地摊经济让群众感受到了城市文明的温度。 晚上八点,合江一转盘夜市热闹起来,灯火交错之下荡漾着烟火气和人气。陆陆续续有商家来到这里,在道路两侧支起自己的摊位,等待逛街的市民选购。柳清宣是最早到的商家之一,在别人开始准备上货的时候,她已经收拾好开始打扫摊位周边的卫生了。在这个夜市,柳清宣算是“老人”了,自从13年前下岗,她就琢磨给自己谋一份收入。 柳清宣说:“没事干就想出来做点生意维持生活,因为门市肯定投资要大一点,我们经济上不宽裕,摆个小摊子就可以维持生活。” 柳清宣最开始的打算是租一个店面做点儿小生意,但铺面租金高,压力也更大。更现实的问题是自从下岗后她已经几个月没有收入,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仅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负担。自己学历不高年龄也30来岁了,找工作就很难兼顾到家里,几经考虑,她决定上夜市给自己找生路。 夜市热闹,大多就靠一个货架或者一块布就支起了一门生意,售卖的东西也小,投入不会太大。在夜市转了几天,柳清宣心里有了主意。在她看来,与门店相比,地摊更“接地气”,偶尔间看一眼就是商机。她买了一个折叠货架,进了一批童装,开始了自己的“地摊创业”。这13年间,柳清宣靠着卖童装的收入和老公一起带大了两个孩子,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份保障。 夜市人来人往,人流量极大,但地面保持干净,每天,合江县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都有专人对辖区内摆摊经营状况进行巡查,两侧的摊主们也明确表示,会主动清扫摊位周边卫生,确保摆放干净有序。在一转盘阮安华和袁光华的水果摊,两个摊主轮流负责卫生,10年来,自觉维护地面整洁已经成为了他们风雨不动的习惯,从这儿路过也会顺手把垃圾捡起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儿给了他们饭吃,他们对这里,有感情了。 整条夜市经营的范围包括水果蔬菜食品售卖、小吃烧烤夜排档、小商品售卖、各类维修、手机贴膜等。经营人员分布从20多岁到60多岁都有,主要是40到60岁,阮安华和袁光华是经营者中年纪最大的,两人都已经60多岁。他们年轻时候没有买养老保险,到了退休的年纪没有退休工资,靠子女始终觉得给他们添了负担,就商量着共同出资摆个水果摊,轮流经营,一起进货,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又有了收入,虽然不高,但能够保障两人的生活。 一转盘夜市里,110个摊位点背后,养活了110个家庭。受疫情影响,部分失去收入来源或收入减少的人群将室外经营作为提高收入的办法之一。摊位变多了,也给行政执法加大了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不久前,合江县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城几个大队再次进行任务分工,每个露天市场和夜市配备队员进行全程服务和督导,引导其集中规范经营,更好服务市民生活。 在合江,就业还以更灵活、生动的方式嵌入了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县城设置有临时农贸交易市场、便民服务区及便民摊点、夜市区、临时秧苗市场和竹木交易市场。今年以来,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保障民生,盘活经济,合江还因地制宜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和居民小区周边设置了多处临时摊位,引导农户自产自销以及流动商贩规范经营,既解决农副产品在疫情期间销售难的问题,又解决群众购买不方便的问题,让地摊经济释放活力。 据了解,在城市管理中,合江把解决群众就业、激发城市活力、利民便民惠民与市容市貌、噪音扰民、环境卫生管理等有序结合起来,在保障民生经济、保持城市环境的同时,让城市更有温度。 文/图:冯岚 苟儒君 杜明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