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70载·忠山力量】背着铺盖卷儿来泸州,一待就是几十年

来源:川南网 作者:陈易君 杨光英 发表时间:2020-06-05 10:27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0岁生日之际,小编陆续推出【风雨70载·忠山力量】系列专题,带你一起回眸来时的路,找回那些年代的记忆。

    今天,给我们讲故事的是刘茂恒


    访谈人:陈易君、杨光英

    访谈时间:2019年12月

    口述者:刘茂恒

    人物档案:刘茂恒,1932年11月出生于四川自贡,1952年考入川南医士学校,1954年毕业留校工作。1986任附属医院纪委书记。1992年11月退休。

    刘茂恒口述:

    向往泸州:学医留校与医院结缘

    1932年11月,我出生在四川自贡。有一次在自贡开团代会,听老师说川南地区缺老师,川南行署希望一些中学生去报考师范。又听说 “泸州有个钟鼓楼,半截都在天里头”“泸州还有长江,江里有洋房子搬家。”我就向往泸州。

    1951年初中毕业后,我与同乡十几个同龄人背着铺盖卷儿,从自贡走了3天才到泸州。到了泸州,碰到老乡肖雪容,她说泸州去年建了一个医士学校。于是,我们一同来的10个人,一半考了师范,一半报了医士学校。

    1952年,我就读于川南医士学校。那时学校很简陋,只有一条路上山,学生自己给学校食堂挑水挑煤,很艰苦。但是,能成为这个学校的第二届学生,我们都很珍惜学习机会。

    当时,学校在寺庙里,庙里还有菩萨,我们在教室里读书,能闻到厨房飘来的香味。那届学校只有3个班,一个药剂班和两个医士班。我是医士班第二期学生。当时学校缺老师,是川南行署卫生厅厅长孙毅华,亲自登门邀请或以抽调干部的方式,先后从泸州县区、自贡、简阳、内江、宜宾等地请来业务骨干何贵义、胡正烈、林茂萱、陆福培、赵泽普等医师。

    川南医院是1950年8月成立的。我们在此读书的1951年到1954年期间,学校还在修房子,搞建设,在忠山山脚下新建医院院址。医院占地面积有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余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修建两幢内科大楼、一幢外科大楼、一幢行政大楼和一幢急诊室大楼。

    1952年8月,四川合省,撤销四个行署,医院更名为四川省川南人民医院,由川南医土校校长顾德诚兼任医院院长,何贵义为副院长。那个时候,川南人民医院分为3处:住院部在原育群女中,门诊部在原妇婴医院,结核病房在忠山。

    我是1954年毕业的,由于读书时是团支部书记,表现好,所以留校工作。班上有七、八人留校。  

    多岗锻炼:两件事留下深刻印象

    1955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9年,我任内科党支部书记。1961年又到门诊工作。

    上世纪70年代,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件事:有一流氓,用刀子逼着医生开杜冷丁(毒品),医生没办法,就把他叫到我这里,我把药品锁上,说:“你动刀,也不开,这是原则”。然后,他的同伙就把他劝走了。

    第二件事,是病人打护士长。因为护士打针没有打准,这位病人就动手打了护士长。第二天,医护人员情绪激动,我顶着很大的压力,两面做工作,最后,打人的病人当着全院职工向护士长道歉,事件才平息下来。

    1954年到1966年文革前,医院发展得很好,川南人民医院,即老百姓叫了多年的“医专”,就在这个时候出名了。很远的病人都慕名前来就医,包括云南、贵州等。那十来年,医院房子修好了,引进了很多知名的医生,一些大型的器械也批准购买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医院提出了“五大指标”——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床位使用率、加强床位周转率,还开展“百日无差错事故”的竞赛。每天早上开院朝会。坚持开展“一切从病人出发”的活动,门诊部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实行推车到病人面前挂号、缴费、化验、取药、“一道清”和“周日全天应诊”等制度。

    那时,重病人先抢救,农村困难户,可以赊账。过后我们下乡去收账,有些困难户确实没钱,我们就让公社开个介绍信,然后上报给国家卫生部门报销。医院的好口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好起来的,这要感谢顾院长等一批艰苦创业的老一辈。


    改善服务:反腐纠风纪委在行动

    医院的门诊部和职工的宿舍,原来是在一起的,很小。以后经过不断地扩建。1978年,新的门诊部开始修建。1979年5月,8000多平方米的新门诊部投入使用。我考虑到自己医术水平有限,就辞掉了门诊部主任一职,只任支部书记。

    1986年到1990年,我任医院纪委书记。改革开放后,医院发展很快。1988年,医院成立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纪委监督房改。纪委还配合有关领导,在全院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严格财经纪律,纠正了乱收费和多收费等不良现象。

    无怨无悔:要对得起自己和他人

    1990年,我任调研员协助门诊部主任工作,直到1992年11月退休。退休后,我一直住在医学院,这里是我的母校,又是我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我对医院有很深的感情。我舍不得离开,每天看着那么多人来来往往,能时刻看到医院的发展。

    退休这些年,感觉医院的退休工作做得好,没有忘记老一辈的付出。有专人负责,设有退休职工管理科;免费订《晚霞报》《党员文摘》等报纸杂志,生病住院,支部派人看望;过节有慰问品,生日时,送蛋糕到家,给我唱生日歌;组织外出参观团体活动;每年开干部座谈会,征求对医院的意见,院长还到家来看望;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记得有一位老同志写过一首诗来赞美这种退休人员的心情:“东风吹到病房来,朵朵花待笑颜开,红旗翻飞十满意,工休无懈畅开怀。”

    我的人生信条是“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对得起自己和他人,无怨无悔。

    记录人:陈易君 杨光英(健康西南)

    【风雨70载·忠山力量】系列报道回顾:

    从部队到医院,他靠一个小本本成功转型

    官紫云在西南医大附院的38年零11个月

    周乐馨:“‘射线参数笔记挂图’退休时还挂在科室里”

    共同走过47载,我深深地爱着泸医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用猪皮为烧伤患者植皮

    那会儿没有救护车,医护人员用什么转运病人?

    解密·流传了70年的红色基因!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