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0岁生日之际,小编陆续推出【风雨70载·忠山力量】系列专题,带你一起回眸来时的路,找回那些年代的记忆。
今天,给我们讲故事的是
访谈时间:2019年12月 口述者:彭慧均 人物档案:彭慧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科研科任副科长。1935年出生在宜宾高县。 彭慧均口述: 我是宜宾高县人(过去属于庆符县),1935年出生。1950年以前,我在庆符中学读书;1950年我15岁时,经学校选拔考试,参加了解放军84团,分在警卫营卫生所。在卫生所学习了五六个月后,又到宜宾军分区卫校读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地方(马嘴村小)当小学(村小)教师。当时学校共3名教师,我是校长,然后调庆符县小学教师联合会搞群团工作。 1956年,我考上泸州医士校,在班上当团支部书记。当时学校有医疗、公卫、药剂三个专业,我学的是医疗专业。1957年1月留校参加工作,在泸州医士校五九级706班担任班主任。
担任科研科副科长后,我带着“医院过去有啥科技,哪些技术停止了,哪些恢复了,哪些是新开发的”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摸清了医院这方面的工作情况。比如,1978年有个心内直视手术、正离子手术等,我们就对这些停下来的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找到提高技术能力的办法,然后我们就把技术用在动物身上做实验,一步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捐献肾源的人极少。为了抢救一位生命垂危的王姓患者,我们在宜宾找到了配型吻合肾源,新的肾源最多不能超过8小时,但当时交通不便,路上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了8小时。经过与当地政府、军队及相关部门沟通,最后通过空军用直升飞机运送肾源,直升机在泸州高中操场降落,因为泸高离我们医院最近。当时,泸州高中的师生们看见空军的直升飞机在操场降落,都莫名其妙,成为当时的一个谜。这是我们医院首次成功地实施的第一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三点,一是我们在践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普通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二是我们在进行科研,让换肾的工作做得精确到位,这个手术在当时是涉及面最广最复杂的手术。三是各级政府部门与我们医疗单位紧密配合,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当时就有体现。
我院科研所挂靠泸州市科技服务公司,与附近县市的15个企业签订了17项研制开发合同。我们与企业研发保健食品,当时中医科主任何振华与泸县玉蟾茶厂合作研发的抗衰茶,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许多奖项。又如泸州大曲人参果大曲酒是我们与一家快倒闭的个体户企业研发的,产品收入近亿元,拯救了一个企业。 学校和医院还不断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并为这些科研人员提供专项资金、解决住房等许多优惠政策,科研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成绩显著。1989年,医院被评为四川省卫生系统科研先进集体。1996年,泸州市政府授予泸医附院专利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医院的科研更是飞速发展,近五年,在研科研项目1700余项;2019年发表SCI文章246篇;目前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华夏医学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主研)。医院发展好了,我就很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