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70载·忠山力量】西南医大附院首次成功实施这个手术竟动用直升机

来源:川南网 作者:陈易君 刘盛源 发表时间:2020-06-15 09:04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0岁生日之际,小编陆续推出【风雨70载·忠山力量】系列专题,带你一起回眸来时的路,找回那些年代的记忆。

今天,给我们讲故事的是
彭慧均


    访谈人:陈易君、刘盛源

    访谈时间:2019年12月

    口述者:彭慧均

    人物档案:彭慧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科研科任副科长。1935年出生在宜宾高县。

    彭慧均口述:

    我是宜宾高县人(过去属于庆符县),1935年出生。1950年以前,我在庆符中学读书;1950年我15岁时,经学校选拔考试,参加了解放军84团,分在警卫营卫生所。在卫生所学习了五六个月后,又到宜宾军分区卫校读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地方(马嘴村小)当小学(村小)教师。当时学校共3名教师,我是校长,然后调庆符县小学教师联合会搞群团工作。

    1956年,我考上泸州医士校,在班上当团支部书记。当时学校有医疗、公卫、药剂三个专业,我学的是医疗专业。1957年1月留校参加工作,在泸州医士校五九级706班担任班主任。


    我在医士校工作两年多,1962年入党,1963年到医院党总支办公室任团总支副书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先后当过护士、医生和政工干部。1979年,医院调我到科研科任副科长,这个科研科是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我院新成立的。

    担任科研科副科长后,我带着“医院过去有啥科技,哪些技术停止了,哪些恢复了,哪些是新开发的”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摸清了医院这方面的工作情况。比如,1978年有个心内直视手术、正离子手术等,我们就对这些停下来的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找到提高技术能力的办法,然后我们就把技术用在动物身上做实验,一步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捐献肾源的人极少。为了抢救一位生命垂危的王姓患者,我们在宜宾找到了配型吻合肾源,新的肾源最多不能超过8小时,但当时交通不便,路上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了8小时。经过与当地政府、军队及相关部门沟通,最后通过空军用直升飞机运送肾源,直升机在泸州高中操场降落,因为泸高离我们医院最近。当时,泸州高中的师生们看见空军的直升飞机在操场降落,都莫名其妙,成为当时的一个谜。这是我们医院首次成功地实施的第一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三点,一是我们在践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普通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二是我们在进行科研,让换肾的工作做得精确到位,这个手术在当时是涉及面最广最复杂的手术。三是各级政府部门与我们医疗单位紧密配合,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当时就有体现。


    1982年,我院科研进展较大,共获得18项科研成果。1990年2月,医院确定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奋斗目标后,根据“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要求,对科研工作尤为重视,课题必须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医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我是工作人员,申报课题大家都很认真、很规范。有科研苗头的课题我们就上报学校。

    1988—1995年在我院新立项课题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1项、部委级7项、省级13项、厅级41项。比如:徐培国副教授的“Frank改良体系正支心电图临床研究”,钟森教授的“结核病B7/hsp疫苗研究”,魏宗德教授的“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变化的研究”分别在国家和省卫生厅中标,郭力教授的“四君子汤加味治肠原性感染中的作用和肌理研究”在卫生部中标,以上几项研究,国家划拨经费均在10万元以上。


    我们还举办讲座班,推广科研成果,让大家分享。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医院邀请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医学专家来我们医院开展讲座、进行学术交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大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科研水平。鼓励、引导医护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对有质量的论文给予奖励。1988年到1995年,不到十年时间就有1160篇论文在地市级以上医学刊物发表,其中国际级67篇、国家级624篇、省级652篇、地市级317篇。

    我院科研所挂靠泸州市科技服务公司,与附近县市的15个企业签订了17项研制开发合同。我们与企业研发保健食品,当时中医科主任何振华与泸县玉蟾茶厂合作研发的抗衰茶,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许多奖项。又如泸州大曲人参果大曲酒是我们与一家快倒闭的个体户企业研发的,产品收入近亿元,拯救了一个企业。

    学校和医院还不断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并为这些科研人员提供专项资金、解决住房等许多优惠政策,科研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成绩显著。1989年,医院被评为四川省卫生系统科研先进集体。1996年,泸州市政府授予泸医附院专利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医院的科研更是飞速发展,近五年,在研科研项目1700余项;2019年发表SCI文章246篇;目前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华夏医学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主研)。医院发展好了,我就很开心了!

    记录人:陈易君 刘盛源(健康西南)

    【风雨70载·忠山力量】系列报道回顾:

    30多年,他的事假竟不到一周,太敬业了!

    背着铺盖卷儿来泸州,一待就是几十年

    从部队到医院,他靠一个小本本成功转型

    官紫云在西南医大附院的38年零11个月

    周乐馨:“‘射线参数笔记挂图’退休时还挂在科室里”

    共同走过47载,我深深地爱着泸医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用猪皮为烧伤患者植皮

    那会儿没有救护车,医护人员用什么转运病人?

    解密·流传了70年的红色基因!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