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酱油凝聚了一代代制酱人的心血和汗水,遵循传统酿制技艺要经过大豆整粒蒸闷、天然野生菌种制曲、长周期晒露发酵、自然浸出法取油等十多道工序,从一颗大豆到一滴酱油,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宁愿用时间来换,也不愿借助外力“催熟”,因为天然酿造的酱油更香醇,是工业化生产求快达不到的。这三年,也是考验一个“酱人”的时期。 每项技艺都有规范的操作流程,但要让酱油最终呈现醇香口感,温度、湿度、味道、颜色的把控都要凭经验,而这些经验也只能在一次次翻搅中,一次次发酵中获得。慌不得、急不得,所以是个“苦活儿”,但陈思维欣慰的是,带的几个徒弟都很能吃苦,这个活计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陈思维和工人们在赤水河畔负责用心做出一缸缸好酱油,这二十年间,酱园的经营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工厂是四川唯一保存完好、至今还在继续使用的百年酱油酿造作坊,本着回归自然的发展理念,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一手抓产品质量,一手抓厂区环境打造,建设花园式工厂,把厂区变成了景区,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再次擦亮了先市酱油的金字招牌。 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先市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市级传承人赵其兵说:“这个酱油酿造技艺必须要传承,但是没有创新就不能更好的传承。所以我们现在走上了一条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我们把厂区打造得跟公园一样,这既是传统酿造酱油需要的环境,也是游客要求的看点。游客来到这里,既可以欣赏风景,也可以感受传统酿造酱油的过程,还会带走酱油产品。” 赵其兵既是陈思维的徒弟,又是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学手艺的这些年,他一边用心学怎样做出好酱油,一边思考怎样让好酱油更为人所知。他认为,现在正处于“重体验、重人文”的消费时代,游客们在旅游过程中都追求高品质的体验和包装精美、质量过硬的产品,于是着手设计出先市酱油简易环保的精美包装,申报全国知名旅游商品,打造出老作坊农耕文化园、舌尖体验品鉴、记忆中的酱油拌饭等项目,让游客来到这里既能实地体验,还能感受赤水河畔的酱油文化,无形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自然而然就带走了酱缸里的非遗——先市酱油。 先市酱油在匠人匠心的酿造中以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状态呈现于世,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前,百年老作坊又焕发着新的活力,讲述着陈思维、赵其兵等一代代技艺传承人守正创新的使命故事。 文/图:唐雪梅 冯岚 苟儒君 杜明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