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应季南瓜、缸豆、玉米……这是8月10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纪委监委宣传部干部张艳收到的一份“大礼”,一大口袋,整整有20多斤。 “虽然只值几十元,但是情义无价。”感动之余,张艳将收到的“大礼”文图微信展示:自身的扶贫工作得到慰藉和肯定的同时,张艳祝愿脱贫的叔叔阿姨们日子越过越好。一条普通的微信,不到半天时间引爆朋友圈,上百的点赞和评论,不少网友表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扶贫中的鱼水情!任何付出都会有收获的,这个收获大!…… 给张艳“送礼”的,是古蔺县观文镇永安村五组的70岁脱贫户罗阿姨。当天,她托人将自己栽种的绿色蔬菜作为礼物送到43公里外的县城,并嘱咐一定要交到张艳手中,让她好好品尝绿色蔬菜。 罗阿姨与张艳,并无一亲半戚,仅仅结识于张艳3年的扶贫工作中,张艳表示,“择日将约上同样收到礼物的扶贫同事,去罗阿姨的家里回个礼,再次看看她。” 扶贫三年,两年下沉,这是国定贫困县古蔺县在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对扶贫干部的统一要求。作为古蔺县纪委监委派出的一员女干部,张艳不忘使命。 2018年,张艳成了观文镇永安村5组包组干部,每周要在村里三天两夜开展帮扶工作,她就利用这个时间,经常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本组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一户家里有几个人口,有几个在外务工,有几个孩子读书等她都很清楚。时间久了,永安5组的群众都知道包组干部是县纪委监委来的“张孃孃”,有问题总是找她反映,甚至家里偶尔闹矛盾都要找她,她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帮着协调、解决。 罗阿姨是本组高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小儿子居住在一起,然而小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罗阿姨一人在家,加之又有冠心病、高血压,烦恼总是困扰着她,不仅有点孤僻,有时候还对扶贫政策有些偏见。接触一段时间后,张艳和罗阿姨的帮扶干部刘前琳慢慢地发现了她的一些“问题”。 “罗阿姨,我们都是您的亲人,儿子没在身边,以后有什么需要的就交给我们吧。”这是张艳和刘前琳在扶贫工作中对罗阿姨的隆重承诺。为了改变罗阿姨,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每次下村后,张艳和刘前琳都要主动去她家里,给她宣讲政策、关心她的生产生活情况、嘱咐随时记得服药,所有的生活琐事都不放过。 “她人老了,不方便,我们就主动帮她销售。”三年来,罗阿姨喂养的土鸡可以出售了,张艳和刘前琳总是以高于市场价给她购买。遇到土鸡多的情况,张艳和刘前琳又利用朋友圈、亲人群等,帮助罗阿姨销售。前段时间疫情解除后,张艳和刘前琳又到村里,罗阿姨一定要给她俩每人送只土鸡表示感谢,她俩收下后,将土鸡算成钱,发了个红包给罗阿姨正要外出务工的儿子。 “什么事情都会给我们讲,每次遇到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身上的‘问题’也没有了。”如今的罗阿姨在她俩的帮扶下好像变了一个人,所有家长里短都会给张艳和刘前琳倾诉,张艳和刘前琳都会坐下来认真听,亲如一家人。 “扶贫与很多贫困户扶出了真感情,扶成了亲人。”张艳感慨,“古蔺县脱贫摘帽了,如今回忆起来,三年的扶贫工作确实辛苦,然而看到帮扶的贫困户都脱贫致富了,更多的则是幸福感和自豪感”。 文/图:刘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