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首个较大自然灾害评估报告出炉

来源:川南网 作者:泸州应急管理 发表时间:2020-11-25 10:41

    今年以来,泸州遭遇了“8.18”“8.19”20年一遇的洪峰袭击。泸州应急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组历时两个月,勘探受灾现场260余处,搜集数据10万组,入户调查13000余户,大数据比对5000余次,比对历史案例3个,总结整个洪峰过境中应急处置的经验和不足,分析评价洪涝灾害的性质和特定环节责任,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和整改建议,形成了泸州市首个《较大自然灾害评估报告》。这将为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制度,科学防灾、智慧应急提供决策支撑。

    “四个方面”全面评估灾情

    报告从“8.18”“8.19”洪峰过境发生时间及原因、灾害范围、灾害损失、长江洪灾“四个方面”,整体评估了灾害发生情况。


    评估报告显示:因长、沱两江上游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以上降水,两江洪峰遭遇叠加,造成我市5个区县、37个乡镇(街道)30余万人受到威胁,5500余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4亿元。呈现“可预见性强”“流域性突出”“灾情逐渐加重”“受灾领域广”四个特点。

    8月17日前,气象部门准确预测了洪峰峰值和到达时间,我市积极把握这一关键有利因素,及时启动并根据灾情动态提升应急响应等级,精准采取抗洪措施,统筹整合全市应急力量,跨区域提调内江、永川、荣昌、赤水等市州专业队伍增援,为抗洪救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为“水退人进”快速复工复产打下坚实基础。

    “四个影响”纵向显现应急能力提升

    从灾情影响分析看,本次洪灾有力实现了四个最大程度降低。

    最大程度降低洪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农户及时抢收蔬菜等经济作物,协助果园开展排水作业,市场监管部门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检验和物资调度等工作,确保全市“物价平稳、社会安定”。

    最大程度降低洪灾对基础设施的影响。洪峰过境后,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做好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气等保障,水退人进,迅速启动公路、供水管网、污水管网以及供电设施和市政设施的修复工作,恢复了受灾区域正常秩序。




    最大程度降低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在洪峰来临前后短短3天内,全市发布 7 轮共计 50.32 万条预警信息,出动专业应急抢险救援人员、机关干部、志愿者、基层干部12万余人次,紧急转移安置60960人,转移大件物资29974件,将洪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影响降到最低。


    最大程度降低洪灾对工矿商贸的影响。在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下,5家临江危化企业全部停工停产,危化品、危险废弃物和生产设施设备全部安全转移,有效处置了污水处理罐漂浮移位等重大险情,同时派出安全复工复产指导组75个,指导企业迅速恢复了正产生产。

    纵向对比来看,1991年发生的“8.10”洪灾,水位为241.78米,246.82万人受灾,28人死亡。2012年发生的“7.23”洪灾,最高水位达19.62米,将泸州城区淹没了三分之一,其中小市街道被淹了近60%,造成交通阻塞。今年“8.18”“8.19”洪峰过境,长江泸州超警戒水位3.13米,超保证水位1.63米。但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成功实现了无人员死亡、无工程溃坝、无桥梁垮塌、无船舶翻沉和无危化品泄露的战绩。充分体现了“大安全、全灾种、大应急”的全新格局、全新视野、全新思路,整个过程坚持了“科学救援、科技救援、依法救援”,整个处置工作从容不乱、忙而有序。

    “四个策略”展现科学应急方向

    评估报告表明:领导靠前指挥调度有力是战胜洪灾重要保证。灾情面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驻应急指挥中心开展指挥调度,分管市领导奔赴各重点涉灾涉险区域调查指导,将洪峰应对的领导、协调、指挥、组织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对本次洪峰安全过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先进应急体制应对有序是战胜洪灾前提条件。Ⅰ级响应启动后,全市迅速按照预案建立了以各级应急委为总协调,以应急委办公室为主体,市防汛办为协同,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单位)参与的联动机制,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抗洪抢险的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和紧急救援能力。


    科技引领信息驱动是战胜洪灾关键要素。今年刚建成的应急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通过云视讯、布控球、无人机、单兵等前端感知设备,远程巡检和重点防控沿江区域,将涉灾涉险情况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及时跟踪掌握长江水位情况,实现了对区县、对乡镇、对基层、对队伍的远程调度指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及时疏散转移是战胜洪灾关键举措。各沿江区县坚决落实抗洪救灾主体责任,机关干部全员出动,市县两级应急委组织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应急等力量,派出巡逻艇、救生艇对已被水淹没的城区街巷和楼栋进行逐一搜寻,对受困群众实施紧急救援,切实做到了“应转尽转”“应转全转”。

    同时,评估报告还对进一步统一各级指挥部指挥、决策、发布机制,提升集成指挥智慧应急水平,加强应急的主动预判,完善灾害信息收集、报告和发布机制提出全面建议,为抓实防灾减灾救灾“后半篇”文章进行有益探索实践。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泸州应急管理”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