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创新扶贫的泸州实践

来源:川南网 作者:泸州市扶贫开发局 发表时间:2021-02-24 10:24

   去年9月21日,《人民日报》下属的《中国城市报》整版刊登了通讯《四川泸州易地扶贫搬迁:从草房到新楼从糊口到致富》,报道了“泸州创新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不足问题,发行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的经验,人民网进行了转载。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泸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实施脱贫攻坚,目前已实现39.9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高质量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个重大胜利来之不易,与泸州创新扶贫之路,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无关系。


   创新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发行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


   去年1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获得国家通报表扬,这是对泸州发行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创新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不足问题的肯定。

   易地扶贫搬迁所需资金巨大,许多地方面临筹资难。易地扶贫搬迁不能让贫困户背债,但地方财力弱,且国家补助的各类扶贫项目资金逐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不可能“今年搬一点,明年搬一点”,如何解决筹资问题呢?

   2015年底,中央出台文件,提出可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即贫困区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因集中建设新居和复垦旧居土地,可腾出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并出售给省内发达区县以获取资金。

   尽管有政策支持,但易地扶贫搬迁要先建新居,再拆旧居,然后复垦,最终才能形成可供交易的土地指标。现实中存在的“时间差”,成为释放政策红利面临的尴尬。为此,我市决定参照项目收益债的方式,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按照规划,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总投资60.5亿元,其中自筹资金40.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剩下20亿元通过发行债券解决。

   2016年9月,泸州市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为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用于解决古蔺县、叙永县两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认可,首期5亿元额度认购资金高达近35亿元,解决了扶贫搬迁的资金难题。该债券的发行,为全省脱贫攻坚探索出新的融资路径,开创了以债券融资形式支持扶贫开发的先例,有力助推区域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叙永县江门镇青云村村民许继华,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12月,他家3口搬离了半山上的那幢土瓦房,搬进了集中安置点。

   “以前想过搬,但没能力搬。”许继华说,此次搬迁得益于叙永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他家分到一套75平方米的住房和55平方米的附属设施,自己只支出了7500元。

   “如果没有发行债券,整个搬迁项目不可能这么快落实。”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债券有效缓解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资金缺口难题。

   与此相应,泸州市7.8万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全部迁入新居。对此,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开发局发出的易地扶贫搬迁每月稽察通报中,肯定了泸州工作机制,多次表扬泸州做法和成效。


   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径:

   保障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


   在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后,大部分贫困群体已基本脱贫,仍未脱贫的多为脱贫难、返贫易、常规脱贫手段难以奏效的深度贫困群体。这些群体脱贫后,如何保障他们持续增收不返贫?对此,泸县在喻寺镇谭坝村探索出了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过去,作为省级贫困村,谭坝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6户565人,精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劳动力多是五六十岁的人,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只够填饱肚皮,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

   对于缺资金、缺技术、缺体力的贫困户,如何让其脱贫呢?泸县相关部门人员设想:能否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等项目形成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户。即通过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将财政涉农资金由无偿补助变成有偿投入,以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达到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这样实施的好处在于,把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股金,可将一次性的资金补助转变为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通过村上“一事一议”,泸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00万元,在谭坝村建设村级扶贫产业园厂房,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还投资700万元建设康养中心。

   从理论上讲,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财政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可核查的物化资产,这样可减少投资风险。

   而在谭坝村,支撑风险小的理由是什么呢?谭坝村第一书记李文国告诉记者:一方面,该村种植了大面积的粮油、甜橙、蔬菜,需要办加工厂,标准厂房可为其提供“生产车间”。另一方面,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小型企业很难找到厂房,而谭坝村有“货”可供。

   后来,有个建材厂租用了谭坝村大部分标准厂房,有个食品加工厂租用了该村标准厂房;该村还引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机化推进等服务企业;业主租用该村扶贫产业园,种植管理甜橙。该村收取租赁费和服务费,年收入70多万元。这个收入可转变为贫困户、脱贫户的稳定收入。

   有了稳定的收入,谭坝村于2017年底退出了省级贫困村序列。

   泸州市扶贫开发局负责人认为,资产收益扶贫有以下好处:让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分享财政支持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在收益分配时优先保障其收益,丰富了对深度贫困人口的精准扶持措施,弥补了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产业扶贫持续发展、农民持股就业分红的脱贫方式,其效果不但是快速的,而且是长久的,降低了贫困人口脱贫后再返贫的风险,达到了“治标”又“治本”的长期目标,真正使贫困人口分享到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