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蔺县将丰富资源变成群众的致富之路

来源:泸州市扶贫开发局 作者:泸州市扶贫开发局 发表时间:2021-04-12 14:56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走进古蔺县各个乡镇,处处生机勃勃的场景让人心潮澎湃:一条条宽敞的道路或延展向远方,或在沟壑间盘旋,连接着村村落落;农业园区大棚里,青的黄瓜、豆角,红的草莓、西红柿,让人垂涎欲滴;山头上的甜橙树叶在阳光下闪光,将丰富的资源变成群众的致富之路……这是古蔺县有效整合资金、助推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古蔺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在脱贫攻坚期间,举全县之力,下绣花之功,累计投入行业扶贫专项资金54.26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01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0.06亿元,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军需”。


   拔穷根

   全力攻克脱贫“硬骨头”


   在古蔺县金兰街道王堂村,村民杨林强告诉笔者,自己就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以前住在山里,是老一辈留下来的“土巴房”,房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成了危房;交通也不便利,儿子每天从家到学校要走10公里路,如果遇到下雨天,回到家满身都是泥。

   如今搬迁到古蔺县王堂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杨林强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一家人住进了120平方米的四居室,孩子上学也方便许多,几分钟便能走到学校。

   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

   近年来,古蔺县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1.51亿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106个,集中安置贫困群众4948户20719人,分散安置贫困群众4157户17058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脱贫攻坚期间,是古蔺县建县以来基础建设投入最大的五年。” 笔者从古蔺县财政局了解,为支持古蔺县爬坡过坎,县级财政累计整合涉农资金20.06亿元,推动脱贫工作加力增效。

   古叙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圆了87万古蔺人民的“高速梦”;赤水河红军大桥正式通车,四川古蔺太平镇至贵州习水习酒镇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10分钟……通过实施多个油路改扩建项目和交通补短板项目,古蔺县已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村民小组硬化路覆盖率达96%。如今,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纵横交错、翻山越岭,打通了经济发展的“血脉”,畅通了脱贫致富的“坦途”。

   与此同时,古蔺县投资20亿余元,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10.98万平方米,着力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机制,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强化兜底保障,真正做到一户不留、一户不漏……

   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落地实施,古蔺县“两不愁、三保障”得以实现。

   增后劲

   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


   基础保障后,还得“扶上马,送一程”。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大多依靠务农为生,收入来源单一,下山之后如果没有致富手段,难以真正脱贫。这就需要通过做大产业,实现长效致富。

   在马蹄镇马蹄社区八组,一片300亩的种植基地专为全镇30户脱贫户打造。该片作为扶贫示范基地,由上级扶贫资金投资建设,投产前,专合社将上级扶贫资金按5%量化给脱贫户,确保脱贫户有部分收入;投产后,脱贫户与专合社将按4:6比例永久性参与利润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按每亩3000斤、每斤3元计算,永久性分红示范基地可实现产值300万元,除去成本后利润约150万元,分成后60万元将平分给30户脱贫户,每户可收入2万元。”马蹄社区支部书记李先华介绍。

   这样的面貌正向古蔺县的更多地方蔓延。笔者在古蔺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古蔺县坚持在优势区域发展优势产业,在赤水河流域种植甜橙20万亩,覆盖12个乡镇、73个村,带动4.67万户11.625万人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只有做大做强产业,才能让群众长远受益,长效致富。让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目标走、目标跟着脱贫对象走,将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集中用于开发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扶持合作经营,确保资金走向分明、各尽其用。

   近年来,古蔺县坚持把促农增收作为产业发展根本落脚点,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种养结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按照“立体布局、生态循环、高效优先”理念,聚力打造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和中药材、高粱、烤烟、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形成“4+5+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乌蒙山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

   截至目前,古蔺县“4+5+N”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达70万亩,培育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4个,产业规模大幅扩展,富民成效更加明显,获评四川省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全县农业产业正逐步实现从“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到“业态丰富、优质高效”跨越,昔日人人嫌弃的“穷山恶水”,现在正变成助推发展的“金山银山”。

   强监管

   为脱贫攻坚供好“弹药”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子弹充足”,更要“弹无虚发”。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但如果放水、用水、管水等环节出现“肠梗阻”,就只能望水兴叹。

   在深入查摆、诊断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古蔺县财政局及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规范安全使用,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跑冒滴漏”,防止“雁过拔毛”式腐败。

   为了让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益,古蔺县财政局在保障投入的同时,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建立“县级统筹、行业主管、部门配合”机制,制发《古蔺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古蔺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扶贫资金使用范畴、使用方向、管理机制、责任主体、主管部门、乡镇职责,以及项目申报审批、资金监管、资金拨付、责任追究体系,严格落实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提高扶贫资金分配、使用透明度。

   通过为资金管理使用“定规矩”“定用途”“定目标”“定基础”,为资金效益发挥“定时间”,为资金使用主体“定红线”,古蔺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明显增强,这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提供关键“弹药”。

   扶贫资金整合有来源,使用有清单,定期有反馈,成效有激励,从而构建起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监管闭环,确保整合项目资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精准安排,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续接。

   本文由泸州市扶贫开发局提供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