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一部电影《护士日记》,讲述了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女青年简素华奔赴艰苦边疆锻炼,成长为优秀医护人员的故事。如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梁静,也抒写出一部“护士日记”。 圆梦手术室护士 2008年初秋,忠山上的樟树枝繁叶茂,她与丈夫一起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入到手术室这个温暖、团结、协作共进的大家庭,开始了新的征程。 用最高效率完成每一台手术 在一些人眼中,手术室护士总是英姿飒爽,可又有几人知道她们的艰辛?不能按时下班、不能按点吃饭、没有午休时间。每天有1-6台不等的手术量,如果遇到颅脑、心脏等大型手术,往往需要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完全靠毅力和体力硬挺。经历长时间的站立、一回回饥肠辘辘、一次次腰酸背痛,患上了下肢静脉曲张、肾结石这类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病。某一段时间,她时不时感觉心慌和胸闷,护士长知道后,要求她休息几天,可想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她放弃了休息,又站在了手术台上,她说:“我自己好好调节一下身心状态就没事了”。 从提高业务水平出发,她的业余时间,常用在学习手术护理配合和线上学习培训。她每天坚持做手术笔记,尤其是一台重要的手术后,把整个过程在脑海里如“幻灯片”再次回放,然后将每个主刀医生的手术习惯、过程中的细节写在笔记本上,少则三五百字,多则上千字。逐渐地,她与各科室主刀医生已达成高度默契,手术全程不用语言交流,甚至不需要眼神提示,用最高效率完成每一台手术。 把好手术室感控和质量关 手术室院感控制和质量关系到每一位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护士长和各位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她除了配合手术外,还担任手术室院感组和专科组组长,主要协助护士长参与完善和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文件,并且监督实施效果。 这个在同事们眼里从来不发脾气的“老好人”, 她在遇到与院感和质量相关的问题时,却要求非常严格,毫无商量余地,显得“不近人情”。 “医、教、研”三线结硕果 如果说病房护士靠耐心和细心,手术室护士靠的就是反应和协作能力。一次值班,一位建筑工人从高处坠下,钢筋扎到腹部并贯穿到背部,内脏和脊柱严重受损。这是一次生死时速抢救,她迅速组成抢救团队,负责手术护理小组的护理质量,参加多学科手术方案的讨论。经过约7个小时的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当看到伤员患者苏醒的一刻,所有医务人员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